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新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12-14 16:30:51
       一、 序言
       (一) 规划背景
       纺织工业是新疆优势资源转换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更是新疆提高就业容量和就业水平的基础产业,在全国纺织工业体系中也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新疆纺织工业在吸纳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支持农牧业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就业特别是南疆地区就近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央和自治区、兵团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新疆纺织工业的健康发展。
       “十二五”以来,新疆纺织工业总体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特别是自2014年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以及2015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伴随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实施,大大推动了新疆纺织工业投资,有效改善了新疆纺织工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民生效应显著提高,也为“十三五”纺织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的决胜阶段,是全国人民站在新的起点实践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纺织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纺织强国的攻坚时期和冲刺时期。当前,世界经济处于缓慢恢复期和调整期,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影响的复杂性较多,全球纺织产业格局加速重塑,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纺织工业深度交融,外需持续疲软与内需难以快速提升的影响相互交织,新常态下纺织工业推进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十三五”时期,在建设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大战略以及支持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一系列重要政策加快实施的大背景下,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核心作用将更加凸显,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进一步转换为产业发展优势的潜力全面触发,纺织工业对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战略性支撑作用更加重要,新疆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劳动力综合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物流成本高、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生态资源环境约束明显等困难和挑战依然突出,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仍然较弱,创新驱动和内生发展动力尚待加强。
       新形势下,新疆纺织工业发展将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把促进就业作为第一目标,把南疆作为突破重点,坚持产业带动、创业推动、就地就近、援疆促进,发挥好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支柱作用;坚持以开拓国际市场为主攻方向,加快提高本地市场占有率,大力支持出口订单和生产加工向新疆转移,推进新疆纺织“通路型经济”向“产业型经济”、“枢纽型经济”转型,发挥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先导作用;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产业链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和夯实棉纺织产业的优势和基础,全力抓好服装家纺等终端产业发展,进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及配套环节发展,既要实现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就业的目标,又要培育起长期可持续、内生发展动力,打造现代纺织服装产业体系,建设国家重要优质棉纺织产业基地、西北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服装服饰生产基地与向西出口集散中心,为新疆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规模、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做出应有贡献,为建设纺织强国实现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国务院《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2号)》、自治区《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新政发〔2014〕50号)》、《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等重要文件从整体上对新疆纺织工业在“十三五”期间以及到2023年的发展提出了定位、目标、方向和任务要求,是新疆纺织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上述文件的框架下,本规划旨在结合新疆纺织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行业总体形势,较为深入和全面地提出新疆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重点领域、产业布局和政策措施等,并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指导“十三五”时期新疆纺织工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 规划依据
       1、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2、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2号)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5、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新政发[2014]50号)
       6、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
       7、关于促进我区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的意见
       8、关于促进我区纺织印染产业发展的意见
       9、兵团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吸纳35万人就业规划(2014~2023年)
       10、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
       11、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12、新疆(含兵团)各地区已评审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
       (三) 规划范围
       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纺织工业。
       (四) 规划期限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

       二、 发展基础
       (一) 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以下简称自治区)坚强领导下,自治区纺织服装产业在规模效益、技术结构、产业布局、吸纳就业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进步,有力地推进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战略的实施。
       1、规模效益稳步改善,主要产品保持增长
       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6.0亿元、工业增加值47.48亿元,同比增长5.7%,“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4.77%;2015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7亿元,是2014年的1.6倍,利润率比全国纺织工业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行业效益显著改善。2015年全区棉纺产能1000万锭,较2010年增长了一倍,位于西部十二省(市)前列。生产各类纱线60.23万吨,同比增长40.07%,是2010年的1.45倍;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达4110.55万件,同比增长91.3%,是2010年的2.83倍。
       2、承接转移成效显著,优势企业快速成长
       随着新疆资源优势禀赋的日益显现及投资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的政策实施以来,新疆承接国内外尤其是东部沿海省市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2015年,新疆纺织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7.9亿元,同比增长231%,“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55.8%;近年来,国内外纺织服装企业来新疆投资新建、重组棉纺织产能规模占到全疆总产能规模的85%左右,粘胶占到90%以上。在投资新建、重组新疆纺织服装的企业中,有全国纺织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4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共计有11家。这些企业都有下游产业链支撑,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企业整体实力强,已成为新疆纺织服装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生力军。
       3、区域布局日趋合理,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近几年来,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奎屯、库尔勒—尉犁、阿克苏—阿拉尔、喀什地区已经初步形成纺织产业聚集区,其中棉纺织产能中环锭纺和气流纺分别占到全疆总能力的88%和79%,浆粕和粘胶纤维产能均占全疆产能的95%。在“三城七园一中心”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各地抢抓发展机遇,在发展中逐步探索符合当地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自治区纺织服装生产项目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棉纺织产业中的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等关键装备所占设备总量的比重达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服装服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明显,产值占全产业链的比重达到5%。
       4、就业容量持续扩大,培训模式灵活多变
       随着人才技能培训日益加强,全区纺织服装产业容纳就业人数持续增长,到2015年底纺织服装产业从业人数达到27.5万,比2010年增长60%以上。同时,为解决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问题,自治区采取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方式,实施“新疆服装产业创业和管理人才培训项目”,积极选派优秀创业人才到知名服装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和营销培训,努力采取专业技术学校培训和企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充分依托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国内纺织服装高等院校对设计人才进行系统培训,为自治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5、品牌建设初见成效,特色产业积极发展
       近年来,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在品牌培育方面成绩突出,“壹俐绮”、“爱勒塔记”、“美丽亚娜”、“胖妇人”、“古再丽”等14个民族服装品牌在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上获得“新疆十大民族服装品牌”称号,成为新疆服装产业的“名片”,为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新疆际华七五五五职业装有限公司、新疆舒特工贸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先后获评“新疆十大职业服装品牌企业”。同时,在自治区各级政府“短平快”项目的扶持下,民族服饰、地毯编织、手工刺绣等新疆特色纺织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从事手工编织的妇女将近20万人,年创造产值7亿元左右,人均增收3500元,呈现出政府牵头、协会组织、农户参与的多层次、网络化、机制化、广覆盖模式,形成南疆以和田地区为中心,北疆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补充的区域发展格局。
       6、出口金额平稳增长,商贸物流加快推进
       新疆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品服装出口省区之一,也是向中亚地区出口最大的省区。“十二五”期间,新疆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2013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82.2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34.4%。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2015年出口额为45.6亿美元,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集加工、交易、物流等为一体的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通过“以商促贸、以贸带工、工贸联动”的方式,已经成为连接国内、面向国际、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大型纺织品服装电子智能化国际商贸口岸。新疆陆续开通了多趟国际货运专列,远赴格鲁吉亚、俄罗斯以及土耳其等地。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不仅将新疆的产品发往更多国家和地区,同时也吸引了内地更多出口中亚、俄罗斯和欧洲的纺织品服装企业赴疆投资设厂,有助于将新疆建设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向西出口的桥头堡和服装出口加工基地。
       (二) 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结构不尽合理
       新疆纺织原料及加工制造产品品种均较为单一,投资企业多集中于棉纺等产业链上游,服装家纺终端行业企业转移入疆的步伐相对缓慢,向下游延伸的深加工产品发展不足,同时产业配套能力较差。从新疆口岸出口的纺织品服装绝大部分为内地企业加工生产,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出口交货值仅占新疆口岸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2%左右。本地生产服装也仅占全区服装消费量的10%。新疆绝大多数出口和本地消费的纺织服装产品为内地生产运入,基本上还属于“通路型”经济,商贸流通和专业市场对本地纺织品服装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区位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2、劳动力和物流成本较高
       受整体教育水平不高、语言交流不畅、传统习惯不同、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低、员工流失率偏高等影响,新疆纺织服装企业的员工招聘成本、培训成本以及工资成本都要高于我国东中部地区同类型企业。同时,新疆地域辽阔且在空间距离上远离下游市场,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在运输产品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和费用均要高于内地企业,拉高了疆内纺织服装企业的运输成本。
       3、向西市场开拓力度不足
       受自然环境、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际经贸合作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新疆向西开放的国际通道尚不通畅,仍存在诸多瓶颈制约,沿线交通、口岸、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各国间经贸及海关合作关系尚未全面理顺,新疆与容量最大的欧洲市场尚不能完全实现顺畅连接,作为我国向西开放最重要门户的潜在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受目前新疆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发展水平、高端人才集聚能力等因素制约,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设计研发、检验检测、商贸流通、现代物流、营销策划、高端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行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2015年新疆纺织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0.29和0.26,远低于全国纺织行业平均水平,严重影响了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策划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链环节延伸。
       5、融资渠道发展不够完善
       当前,新疆地区的融资产品种类较为单一、融资渠道较为狭窄,私募债、企业债等多元化融资方式缺乏,融资担保体系不够完善,新疆融资担保机构规模小、担保能力弱、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同时银行机构对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准入条件过高,这些都影响着新疆纺织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三、 面临形势
       (一) 发展机遇
       1、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行业发展创造新机遇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意义重大。新疆利用地缘便利、口岸和中西文化交融优势,以纺织进出口贸易、境外投资等多种形式,由近及远拓展中西南亚和俄欧市场,带动纺织服装产业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是新疆真正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作用,建设经济带上连接欧亚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等的有效途径。同时,随着一大批交通、能源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加快推进,可以有效破除新疆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难题,实现南北疆协调发展,尤其是带动南疆等少数民族人口集中地区的发展。
       2、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等重大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支持
       当前,各项促进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和援疆政策的出台为新疆加快发展纺织工业创造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对优化新疆经济结构、扩大就业规模、推动新疆特别是南疆各族群众稳定就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等政策的贯彻实施,国家及自治区给予新疆纺织服装行业在运费、职工培训和社保补贴、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建设、技术改造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政策支持,为东中部地区纺织产业向新疆地区转移带来重大利好因素。“十三五”时期,将会是新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3、内外市场需求稳步拓展为行业发展释放新潜力
       新疆本地及周边省份消费市场对新疆纺织服装产业而言具有一定可供开发的空间。新疆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的绝对额和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新疆及周边的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西藏等地每年衣着消费总额约占国内消费总量的7%,但服装产量合计只占全国总产量的0.2%。“十三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城乡差距缩小给国内纺织消费需求扩大带来强有力支撑,改善型纺织品服装消费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新疆建设丝绸之路核心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卫生保健、安全防护、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对产业用纺织品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
       国际市场方面,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西临中亚五国,北与俄罗斯和蒙古相接,西南又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三国毗邻,经过欧亚大陆桥进而通往中东、欧洲,是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中亚五国是新疆纺织品服装第一大出口市场,占新疆全部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86.3%。俄罗斯是我国第5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家,与新疆有地缘便利,出口增长潜力较大。欧盟是世界第一大纺织品服装消费市场。新疆对欧盟28国出口仅占全疆出口0.7%,发展潜力尚未发挥出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等西行班列运行日益成熟,中巴铁路、中吉铁路等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南疆地区向西通道,新疆向西开放的优势显著提升,将大幅提升新疆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和规模。
       同时,周边国家轻纺产业普遍比较薄弱,与新疆产业发展互补性较强,积极利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原料资源、国际市场准入条件等优势,大力开展跨国产业布局和产业链合作,对促进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经贸合作与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4、行业技术创新加速为行业发展指明新方向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纺织科技创新进程明显加快,为纺织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和更广阔的创新维度,纺织新材料、高技术、功能性纺织品及高端装备等关键领域的先进技术不断涌现。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日益加深,在促进纺织加工技术装备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升的同时,全面变革纺织制造模式、生产组织形式及市场营销方式的趋势已然显现,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运行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新形势下,先进的技术研发、装备升级、产品创新为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的高起点建设提供了基础、为新疆纺织服装行业将消费市场、区域布局等外部机遇转化为现实发展动力都创造了有利条件。
       5、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为行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当前,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纺织服装企业拓展渠道、打造品牌、构建快速反应供应链的有效方式。同时,跨境电商正在成为外贸出口市场的中坚力量,这将逐步重塑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利益分配新格局。新疆是面向中西亚等周边国家市场的小商品进出口基地,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14年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国际货运班列邮政列车的开行,打通了跨境电子商务亟需解决的运输“壁垒”,为新疆发展纺织服装行业跨境电商注入活力,也为新疆依托霍尔果斯、喀什等特区、口岸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中心、人才中心、交易中心、结汇中心、服务中心提供了坚实保障。因此,牢牢抓住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商政策机遇,将有利于弥补新疆远离东部市场的劣势和新疆特色品牌产品的国际化推广。
       (二) 面临挑战
       1、来自东南亚及国内中西部地区的区域间竞争明显
       近年来,全球纺织产业分工布局体系正在进一步调整。在土地、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和生态环境瓶颈约束不断加剧的形势下,我国纺织行业一方面积极推进国内区域布局优化调整,利用中西部优势资源,建立现代制造体系和特色加工业;另一方面加快提升跨国资源配置能力,充分利用国际优势的原料、人力等资源,不断扩大海外投资布局。东部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有梯度转移的过程,从区域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可以看出中部增量明显高于西部,西部的四川、重庆、广西投资增量也较新疆大,国内这些新兴的纺织产业基地是新疆潜在的竞争对手。以东南亚、南亚等为主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凭借成本、资源和国际贸易优惠等条件,正在快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在纺纱和中低端服装生产加工制造领域具有较大优势,也已成为我国纺织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之一。此外,随着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达成协议,这些受益的东南亚国家将更具吸引力。这些都对新疆承接东部地区转移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构成一定压力和挑战。
       2、纺织行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疆内纺织服装企业工程、技术、科研、设计和管理等中高端专业人才长期匮乏,制约了疆内纺织品服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另外,企业开展招工用工进行培训活动时存在语言交流方面的困难;并且新疆大多数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时间为农闲季节,农村劳动力产业工人意识淡薄,难以脱离农村,很难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同时,地域辽阔、人口分散,各地教育培训资源分布不均,人员素质不高,加剧了产业工人培养难度。在当前一系列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后,纺织服装产业人才的需求旺盛,进一步加剧了行业人力资源上的供需矛盾。
       3、行业发展面临的生态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日益加大
       新疆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新疆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新疆总体上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水资源时空地域分布明显不均,绿洲区域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由于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较弱,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一旦遭受破坏或被污染,将产生难以恢复的严重后果。这些因素都对今后新疆发展纺织服装行业构成一定挑战。
       4、前期国家收储棉花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不容忽视
       近年来,受国际棉花市场冲击、收储政策制约、传统种植采摘模式的影响,新疆棉花的竞争力正逐年降低。2015年,棉花种植直补政策的实施带动了国内外棉价差逐步缩小,但有鉴于目前国家储备棉仍有接近上千万吨库存量,前期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后续影响仍会持续较长时期。同时,由于棉花种植和生产管理粗放、连续三年收储重量不重质等影响,棉花品质严重下降,三丝、混级、混色、超水等现象普遍存在,这已成为当前行业发展急需应对的挑战之一。今后一段时间内,收储政策带来的天量库存及棉花质量下降等后果将继续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发展。

       四、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精神,紧紧把握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机遇,把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作为新疆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就业第一、南疆优先,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产业链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政策支持与对口援疆优势,大力承接高水平产业转移,积极发挥商贸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品牌文化建设,建设适应新时期产业发展需求的多层次人才队伍体系,打造创新驱动、统筹协调、绿色引领、开放融合、共享发展的新疆现代纺织产业体系,努力建成国家重要的优质棉纺织产业基地、西北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服装家纺生产基地和向西出口集散中心,为新疆扩大就业规模、优化经济结构、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重要贡献,也为我国建设纺织强国、助力新疆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 基本原则
       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企业为主体、政府规划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着力营造有利于市场有序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纺织服装产业体系。
       坚持就业第一,多措并举共促发展。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要把增加就业作为第一目标,特别是要把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非常大的南疆地区作为重中之重,积极采取多种灵活方式,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把劳动力就业培训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来抓,突出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高度重视支持创业,千方百计营造鼓励创业致富的环境氛围,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优先发展两端,带动产业链中间环节。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产业链发展思路,着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前后两端,进而带动产业链中间印染环节适度集中发展,逐步合理优化产业链的发展。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就业容量大、投资少、见效快的服装服饰、家纺、针织及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消费品行业,加快配套发展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现代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加强统筹协调,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统筹新疆与全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加强自治区、兵团和援疆省市分工协作,分阶段稳步推进。合理布局,因业因地制宜,工业园区集约发展与集群相对分散就近发展相结合,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深挖特色、错位发展的纺织服装园区和产业集群,避免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相互间的同质化竞争。
       注重行业准入,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严格行业准入条件,防止低水平建设,严禁二手落后淘汰设备产能转移入疆。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和清洁生产要求,审慎发展印染业,适度控制粘胶纤维产能扩张,完善园区集中供热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高标准处理生产废水、废气、废渣。
改善就业环境,协调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纺织服装产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营造稳定就业环境,鼓励引导产业集聚区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统筹布局、配套建设职工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协同发展居民生活服务业,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就业人员更好融入城镇,实现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变。
       (三) 主要目标
       到2020年,新疆棉纺业规模保持适度发展、避免过快过热投资,同时棉纺业技术水平居国内前列,服装服饰、家纺、针织行业取得明显发展,出口产品疆内生产比重大幅提高,民族服装服饰、新疆地毯等特色产业培育成效显著,粘胶、印染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水平全面达到行业准入要求,商贸流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产业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南疆四地州产业和就业规模在全疆的比重明显提高,创新驱动和内生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使新疆成为替代转移全国纺织业基础产能的新基地、打造中国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引领产业技术标准品牌发展的新潮流和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向西开放的新突破。
       行业增长目标: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40%;工业增加值达到38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45%;棉纺产能达到1800万纱锭(含气流纺);棉织机2万台;针织品3万吨;家纺产品1500万套;粘胶产能控制在90万吨以内;服装服饰产能达到5亿件(套);就业60万人。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明显增强,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改善,相关服务业获得长足发展,就业岗位大幅增加。
       结构调整目标:到2020年,新疆棉花总用量达到100~120万吨,服装家纺等终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南疆四地州纺织服装产业取得重大发展,产值占全疆总产值比重超过40%。
       绿色发展目标:纺织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各类污染物达标处理率实现10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节能减排目标满足国家的约束性指标要求,印染行业水重复利用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 产业布局
       在“三城七园一中心”发展基础上,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交通、贸易、投资方面的有利条件,扩大向西市场,提高向西开放水平,着力打造更加开放、合作、有序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产业集群与综合性园区、商贸中心的良性互动,形成有机整体,根据地域特色实现大规模就业,使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
       (一) 打造全面开放和紧密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
       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的大目标,适应东西双向开放、扩大国际国内市场需要,重点建设一批产业带动能力较强的综合性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依托口岸和沿边经济带发展一批外向型的出口加工集聚区,积极扶持和培育一批民族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以乌鲁木齐国际商贸物流中心为主导商贸物流体系。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区域间、产业集聚区之间的产业分工协同能力,促进综合加工基地与周边中小园区等各类产业集聚区的互联互动,促进商贸流通体系与生产加工体系互联互动。
       棉纺织产业主要布局在综合性生产基地和重点工业园区,防止四面开花。毛纺织、麻纺织等重点布局在库尔勒经济开发区、伊犁、塔城、石河子、阿勒泰、乌鲁木齐等,依托罗布麻资源和产业基础打造库尔勒、尉犁和巴楚罗布麻产品基地。
       服装、家纺布局在人口密集、富余劳动力丰富的地区,以南疆地区、口岸及其配套、辐射园区为主,重点打造喀什、伊犁和吐鲁番三大服装基地。引导针织产业重点布局在石河子、阿克苏、库尔勒三个综合性纺织产业基地和玛纳斯-呼图壁工业园、尉犁针织产业园、英吉沙工业园。引导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布局在石河子、阿克苏、库尔勒三个综合性纺织产业基地和精河工业园。
       印染行业(包括含印染环节的全产业链项目及单独印染项目)布局在石河子、阿克苏、库尔勒三个综合性纺织产业基地和阿拉尔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草湖纺织工业园。在和田地区和田市吉雅乡艾德莱斯绸产业示范园建设印染污水治理设施,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污水处理设施分期建设,建设时间和分期规模充分统筹考虑印染企业入驻时间和实际排污规模,不宜过早过大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聚酯等合成纤维依托石化资源和大型炼化基地,在奎独乌(奎屯、独山子、乌苏)等地区布局。浆粕和粘胶纤维产业目前分布在库尔勒、玛纳斯、阿拉尔、奎屯、图木舒克、沙雅、沙湾,其他地区禁止新上浆粕和粘胶纤维项目。
       (二) 加快发展基于沿边经济带的出口加工集聚区
       充分利用新疆向西开放的地理区位口岸优势,强化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形成带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开放门户。重点依托乌鲁木齐口岸、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口岸、伊尔克什坦口岸、红其拉甫口岸等,以及喀什综合保税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一批国际商贸集散地、大型边境贸易市场和储运中心、专业交易市场。利用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有利政策条件,通过口岸出口贸易的拉动,辐射带动周边外向型纺织服装园区发展。围绕口岸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在乌昌地区、博州、伊犁、阿克苏、喀什、克州、和田等地州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区域,建立若干个出口加工集聚区,直接瞄准出口市场,做到产销联动,快速反应。
       (三) 重点扶持以南疆为主体的民族特色产业集群
       民族特色纺织服装产品是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灵魂,也是具有地域特征的新疆纺织服装产品走向世界的重要根基。特别是在以南疆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特色服装服饰产业具有民族特色浓郁、品种丰富多彩的特点,扎根民间乡土,与生活息息相关,也是重要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根据南疆地区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生产生活方式,着力扶持喀什、和田、克州等人口集中区域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服装服饰、地毯、艾德莱斯绸、刺绣、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地毯和艾德莱斯绸以和田为中心,服务和带动洛浦、喀什、莎车、巴楚、库车等具有新疆地毯传统的地区。刺绣布局在察布查尔、阿图什、阿克陶、哈密、木垒、库车等地,建立刺绣产业园,促进就近就地和大规模就业。民族服饰以库车、博湖等地为核心,民族演艺服装以昌吉市为核心,打造新疆民族演艺服装基地。吐鲁番重点发展旅游纺织品。
       积极鼓励南疆有条件的县建立服装产业园,设立孵化园或创业园。统筹考虑园区集聚化发展和劳动力分布相对分散的矛盾,按照“就地就近”就业的原则,鼓励企业灵活采取“总部+卫星工厂”、“园区+乡镇工场(社区工场)” 及“公司+加工基地/农户”等模式。鼓励服装服饰、织造、地毯、刺绣等家庭生产、手工作坊、卫星工厂在人口集中的区域内集群化发展,有条件的企业集中到园区发展,小微企业进入孵化园或创业园。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立民族服装服饰街区,开展前店后厂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促进品牌化、特色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提升发展水平。
       (四) 构建和完善纺织品服装商贸物流体系
       着力把乌鲁木齐打造成为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国际化时尚和文化创意中心、高端服装服饰产品生产加工中心,建设和完善棉花及纺织品服装质量检测中心、仓储中心、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加工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以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为枢纽,以喀什国际服装服饰专业市场、霍尔果斯纺织品边贸市场、和田地毯专业市场、石河子纺织服装机械及零配件和服饰辅料交易中心、奎屯和巴楚棉花及纺织品服装仓储集散中心等为重要节点,加快建设进出口商品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积极规范和发展边民互市贸易,促进边境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构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与边境口岸的快速衔接、物流顺畅的商贸物流体系,开创对外经贸合作新局面。

       六、主要任务
       (一) 加大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力度
       1、积极主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按照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要“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重点吸引产业链下游终端吸纳就业容量大的服装、家纺及产业用等行业,做好招商引资规划工作。定期组织召开东部沿海发达省市与新疆自治区之间的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对接会,重点加强新疆各地州同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等纺织工业重点省份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先期入疆的大型龙头优势企业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商引商、以商带商,有效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和全产业链式纵向横向配套承接转移。总结已在疆投资的大型龙头骨干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实际存在的困难,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及时解决企业投资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困难。
       2、大力做好与对口援疆省市的产业对接
       积极做好与对口援疆省市的政府、企业及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机制建设,重点强化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疆内区域布局、产业纵向延伸及横向相关配套集聚、环境治理、人才培训与交流等方面的对接,推动新疆各主要集群园区加快发展。主动与对口援疆省市建立健全“异地扩区、飞地经济、园区品牌输出、委托经营管理、投资合作共建、税收共享”等多种灵活合作机制,积极吸引东中部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向新疆加快转移,认真做好产业对接,实现新疆与东中部地区共赢发展。
       3、坚持吸引疆外投资与培育本地企业并举
       重点吸引东中部地区大型优势品牌企业(集团)、全产业链式龙头企业(集团)入疆投资、建厂和发展,带动衬布、纽扣等辅料、纺机设备及纺织专件器材等配套生产企业协同转移。鼓励吸引疆外投资与培育本地企业并举,支持服装服饰、家纺、针织、地毯、刺绣等企业在新疆人口集中区域内集群化发展,并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严格禁止落后、淘汰工艺设备入疆。
       (二) 大力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
       1、多措并举着力开拓国际市场
       本着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原则,以中亚市场为重点,积极开拓俄罗斯、蒙古、南亚、西亚、直至欧洲等向西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出口规模。
       促进商贸企业与新疆本地服装加工企业加强合作,支持本地企业承接国际订单,开拓国际市场。不断加大向西出口产品在新疆生产的订单规模,提高出口服装在新疆本地生产的比重。推进新疆纺织“通路型经济”向“产业型经济”、“枢纽型经济”转型。鼓励和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外贸出口企业、品牌经营企业与新疆生产企业“结对子”,形成供应链合作伙伴;结合国内纺织产业转移趋势,与东部沿海企业深化合作,鼓励具有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订单和渠道的沿海企业入疆投资加工基地,或将相关加工订单外包、分包至新疆企业;针对重点国际市场的纺织品服装消费特点和习惯定期开展深入研究,扶持出口服装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充分发挥新疆在连接我国东中部、推进全国纺织服装行业向西开放中的枢纽作用,着力提升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地位。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以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利用建设出口加工集聚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以及境外经济合作区等方式,加强跨国投资、贸易双向互动。支持一批出口带动作用强、市场影响力大的企业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带动新疆纺织投资和贸易快速发展。
       2、发挥特色优势努力开拓本地及周边市场
       加快调整和优化新疆纺织服装产品结构。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保持新疆纺织服装产品的民族特色优势、物美价廉优势、花色品种丰富的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开发适合本地及周边省份市场需求的产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不断提高新疆纺织服装产品的档次、质量和知名度。
       引导民族文化研究与服装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一批有特色的民族服装服饰企业。加强新疆服装生产企业与国内服装品牌企业合作,为品牌服装企业在新疆本地及周边省市的营销网络提供配套加工服务。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各类大型展会,加强新疆纺织服装企业的组团宣传推广活动,吸引更多本地及周边省份客商与在疆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往来关系。
       3、着力优化商贸流通环境
       商贸物流既对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有很强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也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重点发挥好乌鲁木齐国际商贸物流中心以及霍尔果斯、喀什两个向西、西南的特区作用,加快建设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服饰商贸中心、喀什服装服饰专业市场、和田地毯专业市场、霍尔果斯纺织品边贸市场、石河子纺织服装机械及零配件和服饰辅料交易中心,奎屯和巴楚棉花及纺织品服装仓储集散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积极探索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建设,在连接中东部、向西开放的大空间格局中,发挥好“商贸流通、产业联通”重要枢纽功能。
       强化乌鲁木齐纺织品服装商贸流通和国际采购功能,为扩大对外贸易提供平台支撑。加快建设国际纺织品服装服饰商贸中心,形成集服装研发设计、教育培训、进出口交易、仓储物流、大型会展、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现代化、综合性商贸中心。加强现有专业市场提升改造,提高商户运营效率和消费者购物体验,塑造一批高水准的标志性景观,提升专业市场的品牌形象。努力将乌鲁木齐打造成我国辐射中西亚以及欧洲等地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基地、面向全疆的服装集散地和西部时尚之都。
       构建多元化的国际商贸平台。充分发挥中国—亚欧博览会、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流会等会展平台作用促进出口市场开拓;支持行业商会、协会等机构组织疆内纺织服装企业开展对外经贸交流,参加各类中亚西亚国家展会、亚欧博览会、西洽会等,支持经贸中介和咨询机构的成长和发展。
       推动欧亚大陆铁路运输系统逐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货物运输的便利性和服务水平。推动建立公路、铁路和航空多元化的交通物流模式。支持发展专业化的铁路物流出口货运代理公司。加强与中亚和周边国家的政府和民间互访以促进经贸合作,扩大与周边国家贸易按人民币结算的范围并提高便利性,着力改善双边经贸环境。对新疆沿边各口岸通关检查,加快研究制定相应措施,实施各部门“联合执法查验、便捷快速通关”的新模式,以提高通关效率,减少行业企业通关交易成本和时间。
       4、以跨境电商为重点加快电子商务渠道建设
       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加快提高电子商务水平,支持服务于纺织服装业的原料、辅料和纺织机械设备零配件等的电子商务渠道建设。围绕周边中亚、西亚、俄罗斯及欧洲国家进口服装、家纺的市场需求,重点发展跨境电商,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加快搭建面向俄语区、英语区的跨境电子商务全供应链一体化交易平台。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高跨境电商企业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完善跨境电商通道,完善跨境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电子口岸结汇、退税系统与电商平台、物流、支付等企业系统联网,实现口岸监管的前推后移、分类通关管理。加强与周边国家电子商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保税仓。
       (三) 完善行业人才队伍体系建设
       1、加强大规模职工技能教育培训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上岗、在岗培训,适应企业需求,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鼓励地州和企业发挥对口援疆省市作用,选派职工赴内地企业实训。积极组织自治区内行业企业员工的行业技能竞赛,完善职业技能人才奖励机制,做好行业相应技能竞赛的宣传推广工作,鼓励行业企业职工勤学苦练勇于争先,不断提升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带动行业基层职工整体技能得到提升。
       支持疆内纺织服装类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根据新疆纺织服装行业当前及未来发展实际需要,加强重点学科和实验室的建设。支持疆内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增加纺织服装类专业设置,逐步提高招生规模,整合和利用好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双语专业师资培养和教材编制。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实力的疆内大型企业,合作建设一批纺织行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2、着重培养小微企业经营者及创业型人才
       培育本地的创业精神,鼓励和扶持本土企业成长。继续抓好“新疆服装产业创业和管理人才培训”项目,不断总结经验,适当扩大培训规模,延伸培训内容和深度。着重培养新疆本地小微企业经营者及创业型人才特别是南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企业带头人,鼓励他们带头发展本地民族特色纺织服装服饰产业。
       对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织毯、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手工艺能人开展专门对口培训,并与援疆地区和新疆本地骨干企业加强联合,将其培育发展成新疆小微企业和特色手工艺作坊的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其创业致富对周围居民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形成新疆特别是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纺织服装行业提高生活水平的良好局面。
       3、大力培育一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
       围绕行业发展实际所需,加快发展壮大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研发设计、生产、国际贸易、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职业技工学校及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围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加快工程师、设计师、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等人才队伍的培养开发力度。着力培养一批企业一线生产管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研发等企业基础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引进的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提供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薪酬待遇,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对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推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制度。实施“智力引进工程”,鼓励企业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或在外设立研发机构等多种灵活方式积极引进外部智力,以实现借“智”跨越式发展。
       4、加快建设一支行业领军人才队伍
       按照国内著名高等院校教育和市场应用紧密结合、培养和引进紧密结合等方式,以培养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依托重点工程、重大项目、行业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为新疆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全球化视野、国际化市场开拓精神、创新型管理能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
       (四) 加强行业企业品牌和创新能力建设
       1、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
       重点围绕外贸出口,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方法,支持企业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配套体系,持续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加强供应链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着力培育形成一批加工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的新疆纺织服装出口加工品牌优势企业。积极扶持和培育一批外贸、货代、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方面的外贸服务品牌企业。
       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围绕创新链和价值链开展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不断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管理能力建设。支持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推动产学研用深入合作。加大企业同行业知名研究机构、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开发力度,提高品牌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服务以及后期营销推广等环节的整合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装备和生产线,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和大规模定制技术等互联网新兴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营销管理模式,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加快新疆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2、努力打造一批新疆民族特色品牌
       大力实施“名牌、名师、名企”工程。民族特色纺织服装产品是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灵魂,也是具有地域特征的新疆纺织服装产品走向世界的重要根基。特别是在以南疆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特色服装服饰产业具有民族文化浓郁、品种丰富多彩的特点,扎根民间乡土,与生活息息相关,也是重要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要充分挖掘新疆民族服装服饰独有特色优势,重点围绕艾德莱斯绸、地毯、民族刺绣、羊绒、驼绒、罗布麻等特色产品,着力提升技术工艺水平和产品品质,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纺织服装产品品牌、一批民族特色服装服饰工艺师和设计师、一批创新和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品牌龙头企业。
       充分挖掘国际国内市场潜力,提升民族特色产品的品牌价值,支持自主品牌企业以区域和周边国家为重点,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和品牌运营。加强新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扬,夯实产品质量管控体系,促进融合创新,增强新品开发、视觉设计、文化注入、管理流程方面的创新能力,着力在“十三五”期间打造30个具有较强国内市场影响力的新疆民族特色品牌。
       3、加快区域品牌建设进程
       依托重点集群和园区打造一批区域品牌。鼓励和支持重点产业基地、产业集聚区(园区)、专业市场等开展区域品牌建设,大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整合区域内优势资源,深化区域内企业间专业分工,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科学规划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立足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引导同类及关联度高的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加快打造出一批新疆本地在国内及中亚、西亚国家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加强民族服装服饰区域品牌建设。重点依托和田、克州、喀什、伊犁、哈密、昌吉等地区的民族特色服装服饰产业集群,着力培育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的产业名城、名镇。
       (五) 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发挥园区和集群平台作用
       按照“科学布局、用地集约、梯度分布、规范建设、产业集聚、配套完善、机制健全”的原则,加快提升疆内现有纺织服装工业园区的重要载体功能,加快完善专业化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内道路、集中供热、供气、供电、供水、排水、污水处理、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服装家纺标准生产厂房。
       充分发挥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主要出口加工集聚区的外贸先导作用,紧紧抓住当前东部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外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主动承接国际国内纺织服装产业转移。重点依托已经形成优势和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纺织、印染、针织、服装、家纺工业园区,面向国际市场,创新发展模式,培育一批外向型产业集群和园区;大力扶持喀什、和田、克州等南疆地区服装服饰、地毯、艾德莱斯绸、刺绣产业集群和园区建设;鼓励集群和园区向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和开放门户。
       着力创造优良的投资和营商软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优化体制机制,加强土地、环保、人社及税收等有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切实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和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使企业不但能够“引得进、留得住”,更能在园区或产业集群“发展好”。
       2、加强电子商务网络建设
       根据新疆自身特点,支持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或与国内成熟的电商平台合作,开展B2B、B2C、O2O等业务。充分利用新疆沟通中亚、西亚国家语言文化相通的独特优势,鼓励引导各园区内的服装和家纺企业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子商务,依托乌鲁木齐、奎屯等地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鼓励扶持新疆本地小微企业积极建立完善跨境网店和开辟乡村电商平台的连锁网点等。围绕园区纺织服装企业的原料、辅料和零配件电子商务渠道建设,支持第三方专业化电商服务企业发展,并为企业提供形象设计、广告宣传、线上交易、在线支付、售后反馈等相关业务。同时,积极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园区电子商务相关人员专业化培训,营造电子商务良好信用环境
       3、完善行业公共信息服务
       依托重点产业基地,围绕纺织服装行业市场动态信息、技术装备、产品设计、流行趋势、检验检测、咨询服务、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等领域,建设一批自治区级的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整合行业资源,探索研究引入国内专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单位,引进专业化咨询公司运营新疆纺织服装信息网、丝绸之路商贸网等网站,可由自治区政府购买大数据技术服务,建立纺织服装企业及大客户的动态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掌握零售及出口服装的流行趋势、周边原辅料及成品库存量、疆内劳动力数量及资质、物流跟踪信息等、客户反馈信息,针对新疆自身特色,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双语种服务软件,为纺织服装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七、 重点领域
       牢牢把握就业优先和优化产业发展的原则,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装、家纺、地毯和刺绣等终端产业,巩固和提升新疆优质棉花及棉纺织品生产基地水平,通过纵向发展行业上下游两端进而带动产业链中间印染环节及横向相关配套产业适度集中发展。充分发挥区域资源能源优势,积极发展相关产业用纺织品,推进聚酯涤纶等合成纤维产业链的发展,增强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综合竞争力。
       鼓励和支持疆内企业优先选用行业重点推广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严格执行《自治区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相关设备要求》,禁止列入淘汰目录的生产、工艺、设备的转移,避免盲目无序扩张。原则上不提倡二手设备向新疆转移,坚决杜绝转移落后淘汰设备入疆。
       (一) 优化和夯实优质棉纺织产业基础
       新疆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纺织品基地,关键在优质。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优质棉花原料、优质棉纺织品基地,不但能与内地以及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棉纺织产品形成差异化,也能对全国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更好的支撑作用。
推进棉纺智能制造,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益。重点支持发展纯棉高支精梳纱线、色纺纱,利用长绒棉优势,满足高端品牌企业

上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钢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化工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