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新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10-26 08:58:41
       一、“十二五”发展基本情况
       (一)发展成效
       “十二五”期间,新疆有色金属工业实现高速发展,不仅成为拉动新疆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在全国有色金属产业中的地位也明显上升,为全国有色金属产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凭借资源、能源优势,积极承接中、东部地区产能梯度转移,着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铝、铜产业链,产业迅速形成规模。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新疆电解铝产能达到625万吨,是2010年的14.9倍,占全国的18%,居第二位;铜冶炼产能达到20万吨,是2010年的25倍;镁冶炼产能达到8万吨,而2010年还是空白。目前新疆有色金属工业已在国内占有重要位置。
       2、资源保障持续提升
       随着自治区“358”项目的实施,资源地质勘查不断取得成果。据国土资源部通报,截止到2015年年底,新疆查明铜矿保有资源储量907万吨,居全国第4位;镍矿保有资源储量153万吨,居全国第2位;铅矿保有资源储量451万吨,居全国第5位;锌矿保有资源储量1151万吨,居全国第3位;金矿保有资源储量396吨,居全国第7位;铍矿以绿柱石矿物分,保有资源储量1266吨,居全国第2位,以氧化铍分,保有资源量有12.86万吨,居全国第2位。同时,“十二五”期间,矿山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新疆铜、镍、铅、锌四种有色金属精矿金属产量达到27万吨,是2010年的2.7倍,占到全国产量的3.6%,比2010年上升2.2个百分点。
       3、技术进步成效显著
       新增产能项目普遍采取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显著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十二五”期间,新建电解铝企业采用的电解槽型,最小的为400kA,最大的为600kA,电耗指标均值小于13500千瓦时/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起点高、装备好、技术领先。同时,新疆电子铝箔生产拥有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铝箔生产基地。此外,新疆锂、铍、铷、铯等稀有金属产品的开发,在国内外也具有一定影响,其中硫酸萃取法制备氧化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循环发展迈开步伐
       在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新疆有色金属工业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特别是“煤-电-铝”模式得到迅速推广,不仅使资源优势得以发挥,而且促进了企业、园区、行业间的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5、两化融合不断推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成为大趋势,智能制造激发了传统产业的新活力,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十二五”期间,国内电极箔行业第一家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监控及智能立体仓库系统在新疆建立,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新建的电解铝项目普遍采用全数字化智能控制系统,部分项目的技术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数据化集成管理、电子商务等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大大缩小新疆与内地商业中心的距离,促进了产业发展。“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促进了产业改造升级。
       6、园区聚集功能初显
       园区化集群式发展,是新疆有色金属产业实现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乌鲁木齐(电解铝、铝加工、多晶硅)、阜康(铜、镍冶炼)、五家渠(发电—电解铝、铝加工)、五彩湾(发电—电解铝、铝加工)、石河子(发电—电解铝、铝加工)等地区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区域产业布局得到一定的优化。园区在促进产业发展进程中的聚集作用,已经得到初步显现。
       7、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在高速发展进程中,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老企业依然充满活力,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长期保持良好的盈利状态。国内具有实力的山东信发铝电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其亚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嘉润有限公司、湖南曾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纷纷进入新疆,投资大型项目,显著提升新疆有色金属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新疆75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50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在10亿元以上,是2010年的3倍。
       8、“走出去”发展起步
       新疆处于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是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成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等具有实力的企业,依托新疆的区位优势,向中亚地区延伸,分别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基地,不仅带动了资本、技术、劳务输出,同时还获得了境外资源权益,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虽然实现了高速发展,但整体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依然不高,仍面临来自产业结构、资源环境、技术水平、发展成本、高素质劳动力不足等方面的多重约束,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减弱,要素成本的优势逐渐消失。
       1、结构矛盾依然突出
       当前新疆有色金属产业总体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产业的集约化程度不高。突出表现是铝产业电解规模大,深加工环节薄弱,2015年仅有12.7%转化为加工材,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只有电子铝箔等少数几种,导致产品输出能力不足,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不够。铜镍方面,冶炼能力大,而矿山、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相对比较分散,呈现“中间大,两头弱”的格局。
       2、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虽然新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总量比较大,但大矿少、小矿多,富矿少、贫矿多,易采选矿少、难采选矿多,不能保证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冶炼规模的持续扩大,原料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其中,电解铝的原料对外依存度为100%。此外,铜镍等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均达到限额准入值指标,但与先进值指标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新疆有色金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面临环保“红线”的约束更加严格。
       3、创新能力亟待增强
       凭借引进技术和后发优势,技术装备总体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技术来源主要依赖引进,新产品开发总体处于跟踪发展阶段,自主创新的基础依然薄弱。特别是在针对资源开发的专业技术、高端产品的研发等方面,尚未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不能支撑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4、高素质劳动力不足
       由于大多数企业周边交通、文化、教育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配套鼓励政策不够,导致高素质的劳动力紧缺,大大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和管理负担。尤其是新建电解铝企业,疆内尚无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无法提供技术人员保障,技术骨干主要来自内地,对企业的用人成本和稳定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二、“十三五”发展条件和形势
       (一)机遇与挑战
       1、机遇
       产业发展的新机遇,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
       一是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随着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特别是新的工艺技术、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将推动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方向迈进。借助互联网技术,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开发智能材料,实现与新生产方式、新商业模式的耦合,将促进新疆有色金属产业重塑价值链体系。
       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机遇。“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国内外实际情况,提出的进一步促进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必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具有突出地位。有色金属产业作为新疆的支柱性产业,已经具备建设开放型经济,向外大规模输出产品、技术和资本的能力,将在国家战略实施中大有作为。
       三是内需潜力不断释放的机遇。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为有色金属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国博弈和国防建设的安全需求,都不断对有色金属产业提出新的要求,激发着产业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只要抓住这个机遇,就可以实现新的大发展。
       2、挑战
       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新疆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竞争比较优势下降。在经过三十多年的高强度大规模建设后,我国有色金属产量已经连续十三年居世界第一,比之后的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总和还多一倍。继续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寻求发展,不仅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而且还将遇到消费平台的瓶颈。“十二五”期间,新疆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成本要素优势扩张,随着市场驱动力的弱化,今后一段时期,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将出现明显下降。
       二是转型升级难度增加。新疆有色金属产业具备后发优势,但要发展高端产品,占据行业制高点的难度较大。从国内看,高端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从国际看,中亚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阶段基本与新疆相同。由于远离消费市场,且与周边市场同质化,削弱了产业高端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改革攻坚任务艰巨。新疆有色金属产业已经形成很大规模,但是目前的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矿产资源开发体制、电力市场体制等,都对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产生直接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二)市场分析
       1、铝行业
       2015年,全国氧化铝产能6300万吨/年(占全球的49.5%);电解铝产能3850万吨/年(占全球的54.6%);铝加工材总产能已达到4600万吨/年(占全球的55%)。全年铝消费量2950万吨,主要应用于建筑与结构(占比35.5%)、电力电子(占比13.9%)、交通运输(占比12.1%)。铝材在数量和质量上,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求,只有少部分高端产品还需要进口。随着铝在建筑、电力、交通运输等领域扩大应用,国内市场的铝需求仍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铝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5.7 %,2020年将达到3900万吨左右。
       2015年,全疆电解铝产量586万吨,占全国的18.7%;铝加工材产量75万吨,占全国的1.4%。由于产业链基础薄弱,目前新疆铝消费的能力不足,2015年消费量仅有47万吨(包括再生铝),占国内的1.5%左右,主要应用于电线电缆、建筑、食品包装等领域。预计“十三五”期间,随着疆内食品等特色轻工业,汽车、新能源装备等先进制造产业的发展,对铝材料的需求将出现明显增长,到2020年需求量将实现翻番,超过100万吨。
       2、铜行业
       2015年,全国铜矿山金属产能180万吨/年(占全球10.7%);精炼铜产能1050万吨/年(占全球的36.3%);铜加工产能2000万吨/年(占世界的60.4%)。铜精矿对外依存度达到64.2%,精炼铜消费量约为985万吨。从主要消费领域看,主要应用于电力行业(占比占48.7%)、空调制冷行业(占比15.6%)。由于铜主要作为功能材料使用,未来市场需求增长的空间不是很大,预计“十三五”期间铜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3.7%,2020年需求量达到1180万吨左右。
       2015年,全疆铜精矿金属产量9.7万吨,占全国的5.8%;精炼铜产量7.9万吨,占全国的1%;铜材产量4.7万吨,占全国的0.2%。受下游产业规模影响,目前新疆铜消费量约为10万吨,占全国的1.1%,主要应用于电线电缆行业。预计“十三五”期间,随着疆内清洁能源汽车、风电和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铜材料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到2020年需求量将超过30万吨。
       3、镍行业
       2015年,全国镍精矿金属产量9.3万吨;电解镍(包括通用镍,下同)产量23.2万吨;含镍生铁产量44万吨。综合计算,全年原生镍产量为67.2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5.4%;镍矿产原料对外依存度达到86.7%。原生镍消费量为102万吨,占全球的52.3%。国内镍主要应用于不锈钢领域,占比为84%。由于国内镍消费主要集中在不锈钢生产领域,受钢铁产业规模调整影响,市场动力已经削弱,预计“十三五”期间镍需求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3%,2020年需求量在120万吨左右。
       2015年,全疆电解镍(包括通用镍,下同)产量1.2万吨,占全国的5.2%。目前新疆不锈钢生产能力薄弱,镍的消费能力有限,在全国所占比例很低。预计“十三五”期间,随着疆内钢铁工业加速产品从普通钢向合金钢方向发展,对镍的需求将有所增长,2020年的需求量可能接近5000吨。
       4、铅锌行业
       2015年,全国铅精矿金属产量234万吨,占全球的53.0%;锌精矿金属产量475万吨,占全球的40.8%;精铅产量440万吨,占全球的34.4%;精锌产量为615万吨,占全球的43.7%。全年铅消费量为470万吨,主要应用于铅酸蓄电池领域(占比81.9%);锌消费量为625万吨,主要应用于镀锌领域(占比51%)、压铸合金(占比22 %)。由于应用领域比较窄,未来国内铅锌需求的增长有限,预计“十三五”期间,铅需求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6%,2020年需求量在510万吨左右;锌需求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8%,2020年需求量在710万吨左右。
       2015年,全疆铅精矿金属产量2.2万吨,占全国的0.9%;锌精矿金属产量14.6万吨,占全国的3.1%;精铅产量3,2万吨,占全国的0.8%;精锌产量为1.1万吨,占全国的0.2%。目前疆内铅锌生产和消费能力都不高,铅消费量为2万吨、锌消费量为1万吨,均不足全国的1%。预计“十三五”期间,随着疆内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铅锌的需求将有明显增长,2020年的需求量可能达到5万吨以上。
       5、镁行业
       2015年,全国金属镁产量8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88.9%。镁消费量36万吨,主要应用于加工领域(占比31.9)、铝合金添加(占比34.4%)、金属还原(占比21.1%)。镁的应用具有较好前景,预计“十三五”期间镁需求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1%,2020年需求量在60万吨左右。
       2015年,全疆金属镁产量1.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9%;镁消费量很少。目前镁的应用前景较好,随着疆内铝产业链的延伸加工,镁铝合金规模将不断扩大,预计“十三五”期间,新疆镁需求将会出现较大增长,按铝精深加工产品产量达到100万吨计算,2020年需求量在2万吨左右。
       6、稀有金属行业
       (1)锂
       2015年,全国碳酸锂产量4.2万吨,氢氧化锂产量2.2万吨,金属锂产量2680吨,合计碳酸锂当量超过7万吨,约占全球的45%。当年国内碳酸锂当量消费量约为7.9吨,主要应用于电池行业(占比70%),以及润滑脂和玻璃陶瓷等传统行业(占比30%)。目前我国锂原料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大量依赖进口,2015年锂辉石精矿进口量约37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70%。预计“十三五”期间,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碳酸锂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13.5%,2020年需求量在12.8万吨左右。
       新疆是国内主要金属锂生产基地之一,全疆2015年金属锂产量达到400吨,占全国产量的15%。“十三五”期间,凭借技术优势,新疆锂产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继续保持国内锂生产基地的地位。
       (2)铍
       2015年,国内氧化铍产量120吨;铜母合金产量合计8吨(折合金属铍),不能满足需要,当年进口铍铜材1200吨(折合金属铍42吨)。目前国内市场铍铜材需求量在2000吨/年左右。铍铜作为优良的高弹性导电材料,应用于计算机、电子电气元器件等领域,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铍铜合金的应用需求也将越来越大,预计2020年达到4000吨/年左右。
       新疆也是我国重要的铍原料生产基地之一,全疆2015年氧化铍产量47吨,占全国的30%;金属铍产量1吨,占全国的15%;铜母合金产量340吨(折合金属铍),占全国的25%。由于全球铍原料生产高度集中,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预计“十三五”期间,新疆铍原料基地的地位就继续上升。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自治区《加快建设新疆沿边经济带,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方针,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走绿色发展、高端发展、全球发展的道路,努力把有色金属工业打造成为支撑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补短板为重点,通过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生产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环节延伸。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由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新疆打造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排头兵,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绿色发展
       把实现新疆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禁止“三高”产能进疆。围绕节能、环保、生态,全面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减少“三废”排放,降低能源消耗。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许可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集约开发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新疆有色金属工业建设成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
       2、坚持创新驱动
       把创新驱动摆在全局发展的突出位置,建立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大力培育企业的持续技术开发能力,争取形成一批具有新疆特色的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加工技术,特别是要在设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方面下功夫,积极打造数字化矿山和智慧型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坚持结构优化
       积极推进产业向下游延伸,推动有色金属深加工稳步壮大,改变有产业、无产业链;初级产品比重大,精深产品比重小,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培育新的发展动力。当前,规模驱动力已经减弱,未来发展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高度重视人才建设,激发人才的活力和创新力,才能推动产业发展登上新的台阶。
       4、坚持国际经营
       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中亚和周边国家为重点,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通过进口矿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有色金属制品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以及铜、镍、铝等短缺资源的境外基地建设,不断提高资源保障能力。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道路,促进新疆有色金属产业走向世界。
       5、坚持突出效益
       新疆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必须有经济效益支撑。当前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竞争加剧,着力培育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是应对挑战,防范风险,占据竞争优势的基础。有色金属建设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必须讲求投资效益,争取实际利益最大化,才能保证项目取得成功。
       (三)发展目标
       1、生产规模
       通过优化布局,完善结构,到2020年,电解铝产能控制在660万吨/年,原铝初级加工产能超过500万吨,精深加工产品产能达到120万吨;精炼铜产能控制在30万吨/年;精炼镍产能控制在2万吨/年;金属镁产能控制在15万吨/年;铅锌产能达到30万吨/年 ;工业氧化铍产能达到500吨/年,产量超过300吨;金属锂产能达到800吨/年,产量达到800吨。到202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争取达到350亿元。
       展望2025年和2030年,新疆有色金属产业的总体规模基本保持稳定,重点是优化产品结构,实现高端发展。
       2、结构调整
       以供给侧结构优化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布局结构调整方面,以进口矿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贯彻“退城进园”方针,形成产业聚集发展格局。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以延伸铝加工产业为重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严控电解铝新增产能,确有必要的电解铝新(改、扩)建项目,要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淘汰全部落后生产能力,关闭铜冶炼能力2万吨/年的生产装置。“十三五”期间,产业投资规模达到425亿元。
       3、技术创新
       到2020年,在新疆建设2-3个在国内特色鲜明、专业配套、技术领先、高科技人才聚集、科技创新平台完备的有色金属技术研究开发基地;锂、铍、铝等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形成规模,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0亿元占产业的15%左右;锂、铍、铷铯提取和应用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
       4、资源保障
       “十三五”期间,新疆铜、镍、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查明资源储量进一步增加,矿山铜金属产量超过15万吨,满足区域内铜冶炼50%的原料保障;矿山镍金属产量达到1.5万吨,满足区域内镍冶炼75%的原料保障;矿山铅锌金属产量达到15万吨,基本满足区域内冶炼发展的需要。
       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通过进口矿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建设,利用中亚地区的铜、铝矿产原料,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5、节能环保
       到2020年,固体废弃物有效利用率达到35%;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超过90%;硫的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三废”排放处理达标率100%;有色金属冶炼全部达到能耗限额标准;危险废物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
       “十三五”期间,将大力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工作,企业自备电厂严格落实脱硫、脱硝、除尘设施;项目布局应充分考虑,合理规划,从源头上避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为我国生态安全做作出贡献。
       6、两化融合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通过两化深度融合,积极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目前我国电解铝智能化生产已经进入示范工程阶段,居世界领先水平。到2020年,区内电解铝企业生产全部采用全数字化智能控制系统,总体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数据化集成管理、电子商务等生产方式、商业模式普遍使用,建成铝锭等优势显著的有色金属产品电子交易平台。

       四、重点任务
       (一)延伸铝产业链
       以延伸铝产业链,打造铝产业集群为主线,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依托现有企业,大力发展铝加工,推动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把新疆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的铝产业基地。
       按照“电解铝—铝加工—铝材深加工”的链群延伸思路,实现初级原料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型,既促进了资源的就地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又以“短流程”的生产方式促进了节能减排。在产业链的延伸程度上,应将重点放在圆锭、扁锭、铸轧卷、圆铝杆等高附加值铸造产品的生产环节,最大程度地将铝水资源进行就地转化;建立适当规模的铝材加工和铝材深加工产能,将一部分铸造产品进一步转化为铝材及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项目力求在生产工艺、装备、生产规模等领域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按照清洁生产、低耗能、少排放的原则,生产循环水复用率超过90%,废水综合处理后循环使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对生产中的烟气烟尘回收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1、准东煤电和铝材初级加工基地
       发展高技术煤电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铝生产成本;发展圆锭、铸造铝合金锭、铝线杆等初级加工产品,利用电解铝液直接铸造,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2、乌鲁木齐—昌吉铝材深加工基地
       在现有铝产业基础上,发展高纯铝、高纯氧化铝粉及电子铝箔、交通运输用铝板带材、铝型材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铝深加工产品。
       3、石河子铝材深加工基地
       在现有铝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蓝宝石、电极箔深加工及下游产业,同时发展建筑和交通运输用铝挤压材、铸件等深加工,以及建筑门窗深加工、特种车辆生产制造加工等。
       4、哈密承接铝产业转移示范区
       承接河南铝产业转移,发展铝材加工和相关产业。
       (二)建设进口矿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
       依托现有园区及口岸,加快有色金属进口矿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国际产能合作,将有助于新疆有色金属产业突破发展瓶颈,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在疆内,利用现有基础,围绕通道建设,突出重点,促进产业集聚,构建国内特色园区。依托阜康产业园区和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昌吉进口矿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重点发展铜精矿、氧化铝、磷等矿产品进口加工;依托老爷庙口岸,建设哈密进口矿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重点发展铜、镍等矿产品进口加工;依托富蕴矿业工业园区,建设阿勒泰进口矿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重点发展铜、镍、稀有等矿产品进口加工。
       在境外,依托技术、装备、资本输出,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在周边国家建设境外资源保障基地。依托疆内骨干企业,先在哈萨克斯坦建设资源保障基地,重点是获得铜精矿、氧化铝权益生产能力。
       (三)建设有色金属制品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
       发挥后发优势,扩大有色金属制品出口,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是新疆有色金属产业拓展市场空间,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建设有色金属制品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本着高起点的原则,以铝终端产品为重点,通过对电解铝-铝加工-铝制品产业链的优化配置,以铝产业延伸为基础,以向周边国家出口铝终端制品为导向,依托霍尔果斯口岸,以及奎屯保税区和西行班列,建设霍尔果斯、奎屯两个铝产品出口集聚区。霍尔果斯铝产品出口集聚区以出口铝材大宗商品为主要方向,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开拓周边市场。奎屯铝产品出口集聚区重点是建立范围涵盖中亚和欧洲的蓝宝石材料、电子铝箔、铝电解电容器、机械型材等高端铝深加工产品出口基地。
       (四)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十三五”期间,新疆有色金属产业将不断提升资源保障能力,重点从地质勘探、资源综合利用、资源高效利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在自治区“358”项目地质矿产勘查成果的基础上,避开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红线区域,进一步强化地质勘查工作,以铜、镍等资源为重点,统一规划,采用高效勘查技术,加强西天山及阿尔金地区,西昆仑地区,东、西准噶尔及阿尔泰山地区,东天山地区的地质工作。二是重点支持大型矿产基地,开展复杂有色金属矿高效选别与富集、高原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高效绿色采选技术与装备等研究。以尾矿和废石的利用为重点,建成新疆有色集团、阿舍勒、可可塔勒等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同时,创造条件,推进火烧云超大型铅锌矿基地建设的前期工作,争取在和田地区早日建成矿山开发项目。三是以铜、镍、铅锌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三率”工作为重点,通过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矿山资源利用水平。
       通过实施增强资源保障工程,一方面将促进矿产资源量,上升为储量和基础储量,增加可以有效开发利用的资源,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重点矿山示范项目建设,将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新战略支点。
       通过疆内开发、境外利用,到2020年,争取铜、镍原料的保障能力达到50%以上;铝原料保障能力达到10%左右;铅锌、稀有金属原料基本满足需要。   
       (五)开发有色金属新材料
       新材料开发将把握产业技术革命的大趋势,发挥疆内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础作用,创新合作机制,突出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引领的地位,整合国内外的技术开发力量,以锂、铍、精铝新材料开发为重点,建设特色鲜明、专业配套、技术领先、高科技人才聚集、科技创新平台完备的锂、铍、精铝、铷铯等新材料研究开发基地,争取在局部领域率先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提升价值链,占据未来竞争制高点,为新疆有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出切实贡献。
       (六)两化融合建设
       利用互联网发展智能制造、智能管理、智能服务,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加快现代信息产业与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的融合。“十三五”时期,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一是以新疆阿舍勒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亚克斯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有色金属矿山为重点,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促进互联网与矿业的融合,将大型采选设备与先进物联网、模式识别、预测维护、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结合,推动矿业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数字化。利用数据库技术、储量动态计算技术和矿山三维数字建模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矿山储量和生产过程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储量动态管理、生产智能化控制及地质灾害监控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
       二是以提高新疆电解铝行业能源利用的智能化水平为重点,推进新疆电解铝企业生产过程和制造工艺智能化,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集成应用,充分利用物联网、工业云、大数据等新技术,改造提升新疆电解铝行业现有生产方式。
       三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O2O)等创新模式,强化市场动态监控、预测预警,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壮大第三方物流,促进新商业模式发展,为新疆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依托新疆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建立铝锭等优势显著的有色金属产品电子期货交易平台。
       (七)建设绿色生产体系
       “十三五”时期,以打造绿色产业链为中心,重点围绕绿色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绿色园区建设,实施绿色生产体系工程,推动新疆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发展。
       1、积极推进现有冶炼企业的绿色改造升级。通过推广重金属污染减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资源化等工艺技术,大幅度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促进清洁生产。严格控制在人群居住区、河流、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环境敏感点上风向等敏感区域以及生态脆弱区新建冶炼厂,充分利用现有有色金属冶炼产业园区内骨干企业,实现绿色改造升级。
       2、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十三五”期间,新疆有色金属产业要按照国家产业规范条件,坚决全面淘汰不能达到规范要求的铜、镍、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产能,腾出环境容量,发展规模化生产。同时,坚决取缔非法采矿,按规范条件和矿业开发准入条件,推进矿业权整合,实现矿产的集约化开发。始终坚持“集中冶炼”的原则,从环境保护、生产要素、产业上下游配置等方面综合考虑,依托现有有色金属冶炼产业园,合理布局新疆有色金属冶炼产业,提高整个产业的集约化水平。
       3、建设绿色产业园区。以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富蕴矿业工业园区、阜康产业园区、伊东工业园区等为重点,通过上下游相关产业耦合,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打造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发展的根基。同时推进资源再生利用、梯级利用,强化技术支撑,提高矿山尾矿、废石、冶炼废渣、废电解槽衬等固体废弃物,以及废旧金属、废弃电子产品利用水平。
       (八)增强“走出去”能力
       新疆位于“一带一路”的中心位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实现有色金属产业东西贯通,内外纵横方面,占有特殊地位。“十三五”时期,将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快国内外重要通道建设,增强新疆与内地、与中亚各国、南亚各国、西亚各国的货物通过能力,扩大有色金属原料和初级产品进口。
       二是利用好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在境外,以加快铜、铝、铅、锌、镍、钛等原料供应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境外资源勘探,在资源丰富的8个周边国家,依托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骨干企业,建立与资源所在国利益共享的对外资源开发机制,加快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境外矿产资源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增强“走出去”主体实力,提高境外投资质量。

       五、保障措施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规划指导
       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加强规划的宏观引导,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产业主管部门应通过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做好产业规划实施工作,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机制,及时反馈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程序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
       坚定不移地推进低电价政策,鼓励符合政策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通过协商确定价格。鼓励电冶联营,已建成的具有自备电厂的电解铝企业要按规定承担并足额缴纳政府性基金、政策性交叉补贴和系统备用费。以不增加电解铝产能为前提,在可再生能源富集的地区,探索消纳可再生能源的局域电网建设试点。通过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新疆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
       大力推进有色金属产业向下游延伸发展,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如电价优惠政策,重点支持下游高端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对符合行业规范及准入条件、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为优势企业持续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结合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协助政府部门建立和完善区域有色金属产业信息发布制度,为经济运行决策提供支撑。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应做好行业自律工作。
       (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行业间协调发展
       努力改变当前矿产资源配置分散的局面,通过建立矿业权规范条件,提高进入铜、镍、铅锌等重要矿产勘查、开发领域的门槛,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高效、集约利用。鼓励重要资源配置向优势企业集中。
       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实现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能源低碳化,打造绿色供应链,对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色金属产业与许多行业互为原材料供应者,在发展循环利用方面大有可为。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以利用铜、锌冶炼副产硫酸为中心,发展以硫酸为原料的磷肥、黏胶纤维、磷酸二铵、氟化盐等产品,有效转化硫酸,促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对促进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物流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进上海期货交易所铝、铜、镍交割仓库建设,降低产业发展的物流成本,同时进一步发挥区域能源优势,各个层面共同努力为新疆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严格环保政策,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建立和完善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和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引导行业发展从注重规模和速度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为促进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在确保区域环境质量不变差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优化环境资源配置,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加快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鼓励投资大、效益好的企业参与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
       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落实相关总量控制指标,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完善重金属相关行业准入条件,禁止新疆落后产能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建设项目,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流域禁止新建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建设项目。
       在产业布局、项目选址等方面严格环境准入,做好环境安全评价工作。同时,加强环保执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坚决关停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促使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和存在较大风险的项目退出。
       (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发展活力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与科研院所相结合的自主创新技术体系,关系到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长远发展。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以及本地优势企业围绕锂、铍、铝等技术含量高的特色产品开发,通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形成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要研究制定鼓励内地入疆企业向新疆转移技术研发的措施,更好地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和完善新疆有色金属技术创新平台以及高效转化机制。通过培育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新疆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新疆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实际,把人才培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一是根据铝行业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的需要,新疆工科院校要加强铝产品精深加工领域的师资力量,引进高级人才,培养能够在当地就业的技术、管理人才,为发展铝加工产业提供保障。二是完善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选择职业教育学校,培养高素质操作人才,促进本地人员的就业,切实减轻企业人力成本,保障企业正常稳定生产。三是制定激发科技人才在新疆创业的激励机制,使他们在新疆能够得到明显高于内地的劳动报酬,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五)创新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金融第一支撑作用,创新金融支持方式。一是加强货币信贷政策支持,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加大资本市场、保险行业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各层次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引导保险机构针对产业链不同环节提供差异化保险产品和服务;三是推动企业融资方式创新,积极推广中国人民银行中征应收帐款融资服务平台,盘活应收账款存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四是促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自治区重点有色金属企业依托资本市场进行优势资源整合。
       (六)强化内部管理,挖潜降本增效
       通过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向管理要效益,全面提升新疆有色金属企业管理水平。在企业内部,坚持降本增效,开源节流。强化内部管理,在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对标方面下功夫,找出差距,明确提升管理的方向和措施。有色金属市场现货与期货并存,风险较高,企业应把市场风险防控放在重要位置,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微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一篇:《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3年)》印发实施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