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新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光伏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5-24 14:02:23

       一、“十二五”回顾和“十三五”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回顾
       1、产业取得高速发展

       我国光伏产业跃居世界前列。产业链各环节齐头并进,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新增装机连续多年排名全球第一,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和应用国家。光伏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的、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

       新疆光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紧紧围绕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着力打造“煤—电—硅—光伏集成应用”产业链,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09.7亿元,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初步建成国家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工业硅产能105万吨,多晶硅产能3.4万吨,光伏累计装机容量566万千瓦,均位居全国前列,光伏系统集成能力150万千瓦,连续四年全国首位。形成了哈密、吐鲁番、和田等大型太阳能综合应用示范区;光伏独立供电工程解决5.1万户、20.1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创新加快。25000千伏安、33000千伏安工业硅冶炼炉逐步取代12500千伏安炉;单套12万吨/年多晶硅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48对棒等大型还原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多晶硅产品自动化处理技术全国领先;1250千瓦大功率集中式光伏逆变器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2、产业链和产业聚集区初步形成

       光伏产业链基本完善。从上游端硅材料和下游终端光伏系统集成起步,以产业两端带动中间,逐步形成了工业硅、多晶硅、晶锭/硅片、光伏组件、逆变器、系统集成与运维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聚集区初步形成。形成了以石河子-准东-哈密为中心的工业硅制造基地,以乌鲁木齐-石河子为中心的高纯多晶硅制造基地,以吐鲁番、哈密为中心的晶锭/硅片、组件、逆变器制造基地,以乌鲁木齐、准东、哈密为中心的系统集成与运维服务基地。

       3、产业优势特点突出

       新疆“煤电硅一体化”产业模式极具竞争力。新疆煤炭资源丰富,电价处于全国较低水平。通过建设自备电厂,采用“煤电硅一体化”模式发展工业硅、多晶硅等高载能产业极具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多晶硅骨干企业综合成本已降至10美元/千克左右,全球领先。

       新疆发展大规模光伏电站极具优势。新疆光照时间长、强度高,光能资源居全国第二位;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具有大范围铺设光伏面板的条件。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已降至8元/瓦以下,度电成本已降至0.6-0.9元/千瓦时,优势显著。

       4、存在的问题

       电力消纳外送能力不足,光伏电站建设受到抑制。“十二五”期间新疆火力发电及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速较快。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进入“三期叠加”的新阶段,新疆电力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需求放缓,加上疆电外送通道建设周期长,跟不上新能源等电源建设项目的进度,弃光限电现象逐渐突出,影响了光伏电站建设步伐。

       制造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企业发展后劲受到制约。我国多数光伏制造企业的融资成本在8%左右,部分企业高达10%,而其他行业的融资成本一般在6%左右,境外融资成本多在3%-5%。高额的融资成本大幅侵蚀企业利润,影响市场竞争能力;中小型光伏制造企业银行贷款困难,制约企业发展壮大。

       本地光伏人才相对缺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受限。新疆尚无针对光伏产业工人的培训机构,也无光伏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端人才相对缺乏,研发能力较弱。

       本地产业配套较为薄弱,产业链发展缺乏均衡性。关键设备、备件、辅材缺乏本地配套,需要从疆外采购,产业链中游配套不足,严重制约光伏制造业集聚发展。

       (二)“十三五”面临的形势
       1、面临的机遇

       资源转换初见成效,优势企业得到确立。依靠“煤电硅一体化”优势,全国的工业硅、多晶硅产能逐渐向新疆转移和集中;依靠开拓本地和内地市场,新疆本土企业已形成了较强的光伏电站建设能力。新疆合盛硅业、新疆东方希望、新特能源、新疆大全新能源、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等公司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企业投资速度不减,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随着优势企业的示范效应显现,光伏项目投资热情不断高涨。工业硅、多晶硅、晶锭、组件、逆变器等环节均有扩产或新建项目的计划,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多个领域的产能或服务能力将跃居全国首位。

       “电化新疆”工程启动,疆电外送通道扩容。“电化新疆”、“电能替代”等工程的启动将大幅增强新能源本地消纳能力。随着±1100千伏准东—皖南等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的建成,新能源外送能力将大幅增强。

       “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光伏产业国际化加速。“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光照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电力建设相对滞后,新能源市场极为广阔。“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战略地位有利于加速新疆光伏产业“走出去”和国际化。

       2、面临的挑战

       电力消费动能不足,弃光现象仍将突出。由于中国和新疆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特高压通道建设工期漫长,解决弃光的其它措施也难以短期见效,“十三五”期间弃光现象仍将延续一段时间。

       电价补贴逐年下降,光伏市场压力增大。国家实行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的上网标杆电价随发展规模逐步降低的价格政策,光伏补贴下降与用户侧逐步实现平价上网,企业成本控制压力和技术创新压力增大,部分企业面临被淘汰风险。

       贸易保护主义风行,产品出口压力重重。持续不断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十三五”期间仍将持续。贸易摩擦,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将是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市场拓展过程中短期无法改变的现实,靠大规模出口发达国家带动产业发展将很难再现。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业优势或遇挑战。我区光伏制造业以晶硅电池为主,随着新型光伏电池与光热技术的涌现和竞争力的提升,未来可能会对晶硅电池市场份额形成冲击;同时,晶硅电池各环节新兴技术日新月异,冲击传统晶硅电池技术。新型太阳能利用技术可能会对新疆光伏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形成挑战。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把握国内外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机遇,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主线,推动煤电硅向下游延伸,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生态产业链。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优势,以低电价和应用市场为重要抓手,牢牢把握产业链两端,带动中间及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将光伏产业打造成新疆首屈一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以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为切入点,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坚持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新疆光伏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生产和运维服务智能化水平。加强本地其他企业对光伏制造企业的配套能力以及光伏产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促进产业间融合。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光伏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相结合,不断优化工艺流程,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打造一批绿色制造示范企业。

       坚持开放发展。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思路,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加强光伏产业的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研发人员、研发团队,提高新疆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坚持持续发展。注重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加强行业监管。结合市场倒逼机制,引导高水平企业进入新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新的产能过剩,避免光伏行业再次遭受的巨大损失。

       (三)发展目标
       1、产业定位

       推动“煤电硅”向下游延伸,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加快光伏制造业集聚发展,将新疆打造成为“中国硅谷”。兼顾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将工业硅、多晶硅壮大成世界一流产业,晶锭/硅片发展成中国领先产业,逆变器、组件及关键配套材料培育成中国有影响力的产业,把新疆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的光伏产品输出基地。

       壮大光伏系统集成、运维服务业,将新疆打造成为“中国光谷”。发挥“一带一路”核心区战略辐射作用和本地光伏制造业支撑作用,向东辐射内地,向西辐射中亚、南亚、西亚与非洲,把新疆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系统集成、运维服务输出基地和运维中心。

       2、产业目标

       (1)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十三五”期间,光伏产业年均增长30%左右,到2020年,制造业主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以上,系统集成与运维服务业收入力争达到100亿元以上,拥有2-3家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光伏企业。在多晶硅领域,形成1-2家规模达5万吨/年的世界领先企业。

       (2)产业形成完善体系

       在继续壮大光伏产业链两端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电硅”产业链和基本完善的光伏产业体系。工业硅、多晶硅、晶锭/硅片、组件、逆变器、光伏配套材料等制造业不断壮大,系统集成、运维等服务业迅速扩张,标准检测、科技咨询、投融资等支撑平台基本完善。将新疆建设成为配套能力强、投资环境优、市场潜力大的产业高地。

       (3)产业保持健康发展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循环利用比例、废弃物排放指标达到或高于国家、行业标准。

       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建立1个光伏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4个海外研发中心、若干个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光伏企业新增专利5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40%以上,专利申请增速达到国家平均水平,主持或参与制订国际标准1-2项,国家、行业标准15-20项,加强试验检测能力建设,建立1-2个国家级检测平台。

       产业生态保持健康。到2020年,涌现出3-5家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10-20家配套中小企业。产业协同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3、产业布局

       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布局光伏制造业集群,推动供给侧转型升级;以新疆、内地及周边国家为系统集成与运维服务业的目标市场,抢抓需求侧增长机遇。

       供给侧布局。打造天山北坡经济带光伏制造业基地。利用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工业基础、能源与人才优势,重点发展工业硅、多晶硅、晶锭/硅片、组件、逆变器、光伏配套材料等核心制造业。打造伊犁—石河子—昌吉—哈密工业硅生产基地,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多晶硅生产基地,结合市场倒逼机制,引导产业向高水平发展,有针对性的引入一批晶锭/硅片、组件、逆变器、关键配套材料企业,形成绿色生态产业链和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的光伏产业核心企业集群。严格控制小规模、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避免形成新的产能过剩。

       需求侧布局。不断巩固本地市场。推动南疆电力网络发展,建设一批大规模、集中型光伏农业示范基地,推进“光伏扶贫计划”专项,促进南疆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充分利用疆电外送通道优势,以哈密、吐鲁番、准东三大核心基地为发展支点,合理规划和建设一批集约、高效的光伏电站,打造“光伏领跑者计划”大型电源基地。积极开拓内地市场。利用本土企业系统集成与运维能力优势,积极参与“分布式光伏示范区试点”、“光伏领跑者计划”、“光伏扶贫计划”、“光伏与农林牧渔互补”、“沙漠绿化”、“盐碱绿化”等行动,拓展内地光伏发电市场。抢先占领国际市场。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支撑作用,向中亚、西亚、南亚、非洲等国家提供系统集成及运维服务,将新疆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光伏系统集成和运维服务输出地。
 

       三、发展重点
       (一)光伏电池材料
       1、工业硅

       到2020年,工业硅年产能200万吨以上,形成3-5家高起点、低能耗、环保型的30万吨级以上的工业硅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严格管理石英矿的开采,落实最新的《铁合金、电解金属锰行业规范条件》和国家标准《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推广25000千伏安以上大型高效矿热炉,推动工业硅生产技术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加强与本地下游企业的协作,为铝合金、多晶硅、有机硅企业提供原材料保障。

       2、多晶硅

       到2020年,多晶硅年产能10万吨以上,在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准东经济开发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2-3家万吨级以上高纯多晶硅生产基地,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国际竞争力,同时依据行业发展情况,有序规划、建设,避免产业过剩。在落实最新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基础上,多晶硅还原电耗低于45千瓦时/千克硅,综合电耗低于80千瓦时/千克硅,多晶硅综合成本低于10美元/千克,多晶硅出炉内在质量稳定达到国标电子级标准。进一步发展改良西门子法,推广冷氢化技术、40对棒及以上还原炉应用。

       3、晶锭、硅片

       到2020年,晶锭/硅片年产能500万千瓦以上,培育2个以上百万千瓦级晶锭/硅片生产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发展高效铸造多晶硅片、准单晶铸锭硅片、单晶硅片。提高设备投料量,多晶硅铸锭采用G7及以上铸锭技术,单炉投料量达1吨以上;单晶硅直拉炉装料量超过300公斤,单晶硅锭直径超过200毫米。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直拉单晶能耗低于35千瓦时/千克硅,多晶铸锭能耗低于6千瓦时/千克硅,加快金刚线切割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硅片平均硅耗低于4克/瓦。进一步提高光电转化效率,多晶硅片在典型客户端做出的电池片效率达19.0%以上,单晶硅片达22.0%以上。

       4、薄膜光伏材料

       到2020年,光伏薄膜年产能达到10万千瓦以上。重点发展铜铟镓硒、碲化镉薄膜电池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5%以上。采用蒸发法生产铜铟镓硒组件,实现一次工艺成型。建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生产工艺流程全智能化管理。

       (二)光伏逆变器、组件
       1、光伏逆变器

       到2020年,光伏逆变器年产能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形成至少3家光伏逆变器年产量50万千瓦级以上的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研发多电平拓扑结构,提高电能转换质量和稳定性,并网电流谐波畸变率在额定负载和低负载率下分别低于3%和5%;开发采用碳化硅、氮化镓功率模块产品,提高逆变器效率,最大效率达到99.0%;针对本地市场,重点开发电站型大功率逆变器,不断提升逆变器功率范围,实现大功率光伏逆变器功率达到2500千瓦。积极引进国内主流厂商进入新疆,实现多品牌、多品种、高质量的产业局面。

       2、光伏组件

       到2020年,光伏组件年产能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形成至少3家年产量50万千瓦级以上光伏组件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8.0%和19.0%以上。

       (三)关键配套材料
       1、光伏组件边框、支架

       发挥新疆本地铝产业优势,开发可靠性、耐用性较高的铝合金边框产品,丰富产品种类,开发集中式光伏电站用边框、易安装分布式边框。开发固定式和跟踪式光伏支架,根据电池特性,采用铝合金、碳钢及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材质,发展电站级和民用级产品,提高产品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加强与本地光伏组件企业的合作,成为区内电池组件和光伏电站主流供应商。

       2、其他

       实现石英坩埚、高纯石墨本地化生产,配套拉晶铸锭企业。形成石英坩埚年产50000只以上的生产能力,建成高纯石墨生产基地1个以上,高纯石墨的杂质低于5ppm的水平。

       开发高纯石英砂、光伏玻璃、EVA等辅材产品。开发高品位、低杂质石英矿资源,加强本地化供应能力。积极引进超白玻璃、EVA生产企业,为光伏组件生产企业配套。

       (四)光伏系统集成
       光伏系统集成能力超过700万千瓦,形成百万千瓦级光伏系统集成能力的企业1家以上,50万千瓦级企业2家以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吉瓦级智能化超大规模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光热-光伏-风电等多能互补集成设计和控制技术、光伏与农林牧渔互补等各种新型光伏电站技术。研究分布式光伏智能化技术、分布式光伏直流并网发电技术以及区域性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技术,开展区域内基于不同类型智能单元的分布式光伏系统设计集成技术、光伏微电网互联技术的研究及示范。掌握以光伏发电为主要方式的多电源互补系统的控制技术、安全稳定运行控制方法;开发微网能量管理系统、电能质量控制调节系统及微网光伏电站在线测控系统;掌握多电源稳定并联运行技术及与最大功率跟踪相结合的高效智能光伏充电技术。系统效率达到80%以上。

       (五)光伏发电运维服务
       到2020年,新疆本土企业实现国内外光伏电站运维服务规模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形成吉瓦级光伏系统运维服务企业1家以上,建立专业的光伏发电管理团队,提升电站的安全管理水平。设备可靠性管理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拓“互联网+”提升光伏电站运营模式,即以互联网手段建立智能监控、设备维护云数据平台和智能诊断的大数据能源管理平台,继续优化资源配置,最大化提升运营维护效率,加速推动光伏电站运营成本的下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发展的主动性
       建立以自治区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为保障的领导协调机制,以新疆光伏产业联盟为纽带,研究制定新疆光伏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引导行业向高水平方向发展,加强对区内光伏企业的指导、协调、服务与管理。加强区内外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间的合作,积极参与制定行业规范、标准;加强与国内外行业组织的联系,融入全球产业体系,提高新疆企业在行业中的话语权。积极参与行业重组、并购,参股、控股同行业企业以及配套企业,做优做强,提高发展的主动性。

       (二)巩固产业“两端”优势,带动中间环节协同发展
       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基础,巩固产业“两端”优势。确保光伏制造业能够享受区内最优惠的工业用电价格,夯实光伏制造业成本优势。拓展光伏发电消纳方式,积极推进“电化新疆”工程,推广大型“以电代煤(气)”项目,发展储能技术,实现新能源发电就地消纳。以产业“两端”带动中间环节发展。引导高纯石英坩埚、高纯石墨、高纯氮化硅、关键设备制造等高附加值的光伏配套产业和延伸产业发展,鼓励引进新型非硅太阳能利用技术与生产线,健全产业链,形成主产业链与配套产业链的集群式发展,提高光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借助政策杠杆,增强光伏企业创新活力
       制定有利于光伏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大对光伏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来化解经营压力。积极争取将“煤电硅”及下游产业链涉及的产品及服务均纳入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支持范围,提高光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加成比例,减免进口设备关税。积极推动将多晶硅产品纳入出口退税范围,加大重大技改专项补贴、关键技术研发与引进补贴、高级人才引进补贴,重点支持多晶硅节能降耗提质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系统集成与运维技术网络化与智能化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等。

       (四)破解融资难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和境内外多渠道融资。鼓励银行向中小型光伏企业贷款,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产业基础服务平台建设中引入PPP融资模式,通过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整合财政和社会资本各方优势,实现共赢。

       (五)完善人才政策,加快人才向光伏产业聚集
       结合本地培养、外部引进、海外设置研发机构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支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人才队伍。鼓励企业增加用于培养新疆本土技术人才队伍的投入,支持本地大专院校围绕光伏产业发展需求设立相关专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定向联合培养光伏产业方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积极吸引国内外光伏产业专家和优秀人才,对引进的专家型“十百千”高层次人才给予多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好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

上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