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新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5-03 10:06:50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
       (一)取得的成就
       1. 工业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690亿元,年均增长10.3%,占新疆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以上。石油石化、电力、煤炭、化工、装备、有色、钢铁、建材、特色轻工、纺织服装等行业不断壮大;石油、天然气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煤炭、有色金属、特高压变压器、聚氯乙烯、风电装备、合成氨、棉纱、番茄酱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大幅提高;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 工业结构继续优化。“十二五”时期,我区非石油工业迅速发展,比重占到 62%,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中小微企业保持强劲增势,占工业比重达到32%、40%,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5%,逐渐成为支撑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3.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大中型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0.45%,比2010年提高0.07个百分点,申请专利数量达到6368件;截至2015年,自治区级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223家,国家创新型企业12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4家;特高压输变电、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超高纯铝及低能耗环保型电子铝箔、国产化采棉机采摘头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和技术相继面市。

       4.信息化及两化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时期,吸引一大批国内顶尖信息企业落户新疆,克拉玛依、乌鲁木齐等地一批云计算数据中心建成投运,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加快运用;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迅速,无线电事业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5.绿色节能取得成效。“十二五”期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8%,有3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5个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34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通过验收。钢铁、有色等重点行业、企业用能水平不断提高。

       6. 产业集聚明显提升。截至2015年,我区拥有自治区级以上园区达到93家,其中国家级23家,自治区级70家,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从24.6%提高到34.5%。创建了9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0个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援疆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批功能完备、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区新型工业化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总体规模偏小,投资增速回落;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受外部市场影响大;三是产业链条不完整,物流成本偏高;四是总体创新能力弱,两化融合程度低;五是“走出去”步伐缓慢,区位优势尚未发挥。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条件和发展形势
       (一)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一系列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党中央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确定为新疆工作总目标,实施差别化的支持政策、加快核心区建设,实施纺织服装产业百万人就业计划,将持续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产业兴疆、资本入疆、人才安疆。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战略定位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新疆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加快三基地、三通道、五大中心、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我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

       独特的地缘优势为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5600多公里,拥有17个国家一类口岸和11个二类口岸,面向东西两个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新型工业化发展空间广阔。

       ——丰富的能源资源为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新疆土地资源丰富,国土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工业承载力高。新疆130多种矿产品资源中,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32种居西北地区首位。其中,煤炭资源丰富,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排名首位;天然气、石油储量分别占全国的34%和30%,分别居全国首位和第二;预测煤层气资源量9.51万亿立方米(埋深2000米以浅),占全国煤层气(埋深2000米以浅)总资源量的26%;盐类矿产种类多、分布广、储量丰富,是国内主要成矿区之一,丰富的资源为新疆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低电价“洼地”效应为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低成本竞争优势。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品质优、开采成本低、价格低,同时拥有得天独厚的风、光、水、热等清洁能源优势。其中,风能总储蓄量8.86亿万千瓦,占全国37%,是全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居全国第二;水能理论蕴藏量全国排名第四,为形成低电价洼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新疆已出台了一系列低电价政策,并进一步扩大和挖掘低电价优势,为新疆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成本优势。

       (二)不利因素和主要挑战
       “十三五”时期,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机遇,但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和挑战:一是油气和资源型商品价格下降对以重化工、资源型为主要特征的我区工业发展形成外部冲击;二是发展不足的同时出现产能过剩,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三是发展环境对要素集聚的吸引力不足,工业结构升级的难度加大;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互联互通水平低制约了工业“东联西出”的战略实施。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一系列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战略部署,深入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扭住发展不放松,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供坚强支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注重民生、共享发展。从稳疆安疆战略高度出发,把产业促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育发展就业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的重点产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总目标提供保障。

       坚持环保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必须严守生态保护底线,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禁止发展既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又是劳民伤财、污染环境,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产业;鼓励发展市场紧缺、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

       坚持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大力培育新兴动能,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科学发展。

       坚持调整结构、协调发展。立足比较优势,有进有退,优化布局,突出绿色,调整存量,突破增量。推进南疆与北疆、地方与兵团、地方与央企协调发展,以各种优势的倍增、放大、叠加效应推动新型工业化平衡发展。

       坚持合作共赢、开放发展。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历史机遇,发挥与周边国家互补优势,打通东联西出、东引西进国际国内大通道,打造开放性工业体系新优势,构建双向开放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力争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工业经济效益实现平稳增长。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

       ——战略新兴产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

       ——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以上。

       ——园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园区,创建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两化”融合试验区。其中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的园区5个,500亿元园区5个,100亿元园区30个。

       ——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两化融合指数达到68以上,“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扩大到20家。

       ——规模以上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3%,低碳技术广泛推广应用,节约用水水平明显提高。
 

       四、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
       “十三五”时期,以优势资源产业为基础,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区,实施《中国制造2025》,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链环节向中高端迈进,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积极推进民生工业发展,构建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稳步推进优势资源产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发挥资源、能源优势,落实差别化产业政策,稳步推进石油和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发展,引导和支持能源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高附加值、产业链长的项目和企业落地我区,把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业优势。

       1.石油和化学工业
       依托现有石化园区和产业基础,利用好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盐四大优势资源,以原料路线多元化、产品结构高端化、节能环保生态化为发展路径,延伸烯烃、芳烃、天然气、煤炭精深加工和盐化工五条产业链,进一步提升独(山子)-奎(屯)-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塔河炼化一体化基地的综合实力,做强南疆天然气综合利用基地,推动大准东、伊犁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建设,推进以氯碱工业为主体的盐化工基地和特色无机盐化工发展,提升我区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继续推进三大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不断提高油气资源的可采储量;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油、气采收率及油气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重点做好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田提高采收率、稠油/超稠油开发、CO2捕集驱油与埋存等技术的示范工程;推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油气资源供给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鼓励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重点推进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利用。

       石油天然气化工:完善二次加工综合配套能力,调整炼厂二次加工结构,以炼化一体化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优化上下游产品和原料配给,提高产业智能制造和清洁高效水平。依托独-奎-克、乌鲁木齐、库车塔河三大炼化基地,推进一批与大型炼化和天然气资源相关的深加工项目,将石化、天然气产业链向下游延伸;重点推进南、北疆PX等石化产业项目建设,为纺织服装、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提供原料保障。支持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产业耦合发展。

       煤化工:稳妥推进煤化工升级示范和产业化工程。有序推动煤制燃料(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发展,重点推进已核准和进入国家相关规划的项目,做好升级示范。积极推进煤制化学品、煤炭分质利用项目进入国家相关规划。煤制化学品重点发展烯烃、芳烃、乙二醇、含氧化合物等国内石化原料不足的基础化工原料和化学品;煤炭分质利用重点向油品、天然气、化学品和电力的联产方向发展;支持煤焦油深加工产业链延伸,重点发展煤焦油制芳烃、高品质航煤油柴油、特种油品和精酚、精蒽、精萘、吡啶、咔唑等精细化工产品。

       盐化工和无机盐化工:继续引导氯碱工业为主体的盐化工和特色无机盐化工延伸产业链;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化生产,淘汰落后产能。支持氯碱化工与煤化工融合发展,鼓励发展高端精细氯产品;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精,打造低成本氯碱化工产业基地。

       化肥:重点发展钾肥、可溶性腐植酸复合肥、缓释尿基复合肥、硼镁肥等。

       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重点发展油田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塑料橡胶加工助剂、水处理剂、化肥添加剂、皮革化学品、选矿药剂等专用化学品;支持利用石油苯、焦化苯和焦油精蒽、精萘、吡啶等精细煤化工产品发展苯系、蒽醌系分散染料和萘系活性染料中间体,为区内下游印染、服装产业发展提供原料保障,努力打造染颜料中间体出口基地。

       到2020年,全区油气当量超过6600万吨(常规油气资源),天然气产量400亿立方米、原油产量3000万吨、原油加工量4000万吨;煤层气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100亿立方米,煤制油30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量300万吨;烯烃300万吨(其中煤制烯烃68万吨)、芳烃200万吨(其中煤制芳烃40万吨)、乙二醇95万吨(其中煤制乙二醇75万吨)、聚氯乙烯700万吨、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75万吨以上,化学肥料(实物量)800万吨。把我区建成国内最大的油气勘探开发基地、重要的油气储备和石油化工基地、重要的煤化工升级示范基地。

       2.电力工业 
       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扩大市场化交易规模。加快推进“电气化新疆”步伐,重点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电能替代,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工程,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充分发挥我区风光资源、煤炭资源、水能资源等优势,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促进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电网电源协调发展。加快750kV骨干电网建设,继续巩固全区220kV网架结构,建设结构合理、可靠灵活的配电网络体系,构筑开放、公平的电网市场,实现能源资源利用最优化,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基础保障。大力推进“疆电外送”工程,实现我区能源资源优势在全国范围内的配置。

       重点建设达坂城、百里风区等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哈密、阿勒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促进洁净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外送。结合区内能源密集型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大容量、高参数、节能、环保煤电机组。建设一批有调节能力的大中型水电站。积极推进阜康、哈密、阿克陶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哈密、吐鲁番、博州、南疆四地州等区域太阳能资源开发,积极推进光热电项目试点,有序发展分布式发电项目。

       (二)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充分利用特色农林牧资源优势,坚持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特色轻工业等有利于增加就业、增加收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3.轻工业
       着力打造千亿级食品工业。依托我区丰富的农林牧业资源优势,以促进就业和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目标,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叫响“绿色、安全、生态、有机”品牌。加快发展林果加工、生物发酵、油料加工、肉类加工、饲料加工等5个百亿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植物提取、葡萄酒、乳制品、饮料4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稳步发展番茄酱、甜菜糖、粮食加工3个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北疆农副产品和畜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南疆特色林果产品精深加工区。到2020年,食品工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

       推动塑料制品、造纸、家居用品、皮革等产业改造提升;积极支持发展民族特色手工业、旅游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联动的特色产业集群和“小巨人”企业。支持就业容量大的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及个体工商户为主的轻工产业发展,夯实轻工业“惠及民生、活跃市场”的产业基础作用

       到2020年,轻工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培育20-30个自治区民生工业示范基地,建设15-20个民生工业公共服务平台。

       4.纺织服装业
       按照“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统筹规划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的服装服饰、家纺、针织、产业用纺织品、地毯等终端消费品行业。适度扩大棉纺产能,逐步完善织造、印染等产业链中间环节,配套发展研发设计、营销策划、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专业市场。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准入条件,审慎发展印染业,适度发展粘胶产业,延伸发展精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已内酰胺等合成石化原料及纤维产业。加强浆粕、粘胶纤维企业废水污染防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和中小企业,大力发展民族服装服饰、手工地毯、刺绣等特色产业。有效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重点吸引优势品牌企业、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入疆发展。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以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战略为引领,加快实施“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行动计划”、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确保新疆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重点支持库尔勒纺织服装城、阿克苏、石河子及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打造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大力扶持南疆地区发展服装服饰、针织、地毯产业园区或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实施最严格的资源环境保护措施,印染污水集中处理,推进纺织服装产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实现我区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就业规模显著扩大。纺纱产能达到1800万锭,服装服饰产能达到5亿件套,全产业链就业达到60万人以上。南疆四地州产值占全区总产值40%以上;服装家纺等终端产业产值占比30%以上;基本建成国家重要棉纺产业基地、西北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服装服饰生产基地、纺织服装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和向西出口集散中心、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三)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中国制造2025新疆行动方案》,以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为目标,以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为目标,以“政策引导、创新驱动、优势优先、引领发展”为原则,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突出位置。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新兴能源、新材料、生物和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汽车、智慧安防等产业。

       5.新材料产业
       坚持“节约集约、清洁绿色”的发展理念,加强资源合理配置,延伸产业链,优先发展工业硅、多晶硅、硅基新材料、铝基新材料。促进军民共用新材料在研究、开发等环节的有机衔接,加快军民共用新材料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硅基新材料重点打造含硅合金新材料制造产业链,有机硅新材料制造产业链,电子级硅新材料制造产业链。铝基新材料重点发展铝合金棒材、合金铸材、杆材等,建设一批建筑用型材、发动机壳体、汽车轮毂、线缆等项目;大力发展厚板、带箔材、泡沫铝材等,建设一批轨道交通工具用板、民用包装箔材等项目;积极发展铝铜锌合金、铝钛合金、铝锂合金等高端航空航天用铝型材;加快发展电子铝箔、蓝宝石晶体等高端铝基电子新材料。

       到2020年,把我区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特色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国家向中西亚地区的新材料运输通道。

       6.先进装备制造业
       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发展新能源装备、输变电装备、农牧机械及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石油及化工装备、工程及建筑机械、矿山机械装备、通用机械,积极发展仪器仪表、节能环保及安全生产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纺织服装机械。围绕重点产业,推广应用及开发产业链发展急需的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制造工艺,不断强化“四基”能力建设,力争在与整机配套零部件产业化方面有新的突破。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智能装备,推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制造试点示范。加快绿色制造步伐,提升基地集聚效应,着力构建优势特色明显、具有一定与整机配套能力相适应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发挥装备制造业支撑自治区优势资源的基础作用,基本形成风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光伏发电装备、农牧机械、石油及化工装备、矿山机械装备、工程及建筑机械、汽车等八大产业集群,建成乌鲁木齐-昌吉地区装备制造业综合制造和出口基地,努力建设哈密、克拉玛依、库尔勒、石河子、阿克苏装备制造业基地,积极推动建设伊犁、喀什装备制造业制造和出口基地,着力打造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奎独乌—克拉玛依-伊犁的天山北坡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和库尔勒-阿克苏-喀什的天山南麓装备制造业产业带。

       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5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2%,先进装备制造业占全行业产值的70%以上;重点整机零部件配套率提到5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5%;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5%以上。

       7.新兴能源产业
       加大对风能、太阳能(光伏、光热)新兴能源及水电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序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促进能源结构调整。逐步结合电网条件及电力市场需求,加快疆内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储能技术、系统集成、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产业链技术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清洁能源电采暖试点和储能产业发展。

       围绕哈密、阿勒泰、达坂城、准东等地风力资源及哈密、吐鲁番、南疆四地州、阿勒泰等地太阳能资源,建设大型风电、太阳能(光伏、光热)电站,推动哈密、吐鲁番、巴州、阿克苏、喀什等区域大型光伏综合示范应用基地建设。

       到2020年,力争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500万千瓦,光伏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水电装机1044万千瓦。

       8.生物和医药产业
       依托我区丰富的药用植物、动物资源优势,生物医药重点发展地产中药民族药创新药、生物制品、中药材精深加工。生物制造重点推进医药中间体、生物基材料、棉杆资源生物深加工、传统酿造食品生物技术深加工产业化示范。大力推进生物环保和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发展民族医药及关联产业,积极发展维药、哈药、蒙药,推动医药智能制造新模式,提高中药、民族药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品牌优势的特色产业群。

       以乌昌地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伊犁州直园区为重点,培育发展现代中药、特色民族药、生物制药、生物制品、动物用生物制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产业。加大建设生物医药孵化器,建设乌鲁木齐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特色民族药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打造成为新疆的知名品牌。

       9.电子信息产业
       依托区位、资源、能源优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五大中心”基础数据资源的集中存储和共享。以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和乌鲁木齐云计算产业园为核心,打造天山北坡数据中心产业带,培育乌鲁木齐“云谷”。以乌鲁木齐、喀什特区、霍尔果斯特区为核心,建设面向中西亚国际市场的电子信息产业出口集聚区,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多语种嵌入式软件出口基地、多语种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业基地等建设项目。出台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促进大数据与云计算应用的若干政策,全面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面向行业应用电子产品,将我区建设成为国家基础电子材料示范基地、国内重要的劳动密集型电子产品加工基地和电子信息产品向西出口的生产基地和中转集散中心。

       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

       10.节能环保产业
       以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建材等行业中的锅炉窑炉、电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为重点,实施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积极开展再制造业,提高再生资源利用能力。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等节能环保服务业。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重点的绿色制造体系。

       到2020年,创建5家绿色园区、50家绿色示范工厂,开发50种绿色产品,打造5条绿色供应链,培育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建立集信息交流传递、示范案例宣传等为一体的线上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化绿色制造服务机构。

       11.清洁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
       推动开发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太阳能汽车和储能产业。整车制造重点推进中重型LNG燃料汽车、CNG城市客车及乘用车。关键零部件制造重点发展轻量化技术与产品、LNG储罐、LNG汽化器、控制器以及大容量电池、超级电容器、电池板等相关零部件。配套设施重点发展充电桩、充电站和清洁燃料加注站等充电充气技术与设备,加快发展车网融合技术,实施清洁能源汽车推广计划。依托新疆电力优势,培育发展储能产业,推动新一代储能技术产业化。

       到2020年,试点城镇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达到一定规模,在新增或更新车辆中的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50%,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网络化。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整车生产和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带动电机、电池、电控、充电设施及汽车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12.智慧安防产业
       以“立足新疆、面向全国、服务全球”的战略定位,以安防产业基地,反恐维稳立体化监测中心、反恐维稳产品实验中心、安防产业研发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快太赫兹安检门(仪)产业化项目落地,大力推进新疆“太赫兹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特种车辆产业化项目落地,大力推进新疆“反恐和应急救援特种车辆与设备产业装配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公安、武警、军队、测绘等领域智能无人机等智能无人设备产业化项目落地;加快北斗安防产业链产业化项目落地;加快网络视频安防摄像头、城域公共安全视频专网项目落地。在高清网络安防摄像头、安防大数据、电子标签、RFID单兵/车载设备等方面形成完整产业链;打造全疆车辆网服务管控产业链。引进消化龙头企业的汽车电子标识产业群,加快推进有源汽车电子标识在全疆的应用,大力研发相关关键技术,形成车辆全面监管和服务大众的全疆车辆服务监控产业链。

       2020年,新疆智慧安防产业集群产值规模力争达到千亿元,建成跻身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智慧安防产业。

       (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积极适应新常态,坚持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和化学工业转型升级,继续发挥传统产业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

       13.钢铁产业
       加大化解过剩产能力度。严格控制钢铁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钢铁产业布局,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中小型钢铁企业转型转产,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不断提升钢铁企业产品质量、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对疆内、境外矿山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提高绿色制造水平。推进行业先进产能向周边国家有序转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到2020年,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得到有效化解,规模基本合理,产能总量控制在1800万吨以内,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工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区内排名前5位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区钢铁总产能的90%以上。

       14.有色金属业
       按照分散采选、集中冶炼原则,适度控制冶炼规模,引导延伸下游相关产业,推进铝、铜、镍、铍、铅锌、黄金向下游延伸发展。加速发展稀有金属材料、光电功能材料、轻质高性能合金材料等。推动高纯金属及合金材料的应用,全面提升有色金属深加工水平。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建设伊犁、昌吉、哈密、阿勒泰等进口矿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有色金属制品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加快境外资源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到2020年,有色金属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50亿元以上,电解铝本地深加工量比例达到80%以上。

       15.建材业
       按照“创新优化、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开放共享”的总体思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化解水泥过剩产能力度,强化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新兴建材产业,推动传统建材产品向建材精深加工产品等价值链高端方向发展。重点发展专用特种水泥、高性能混凝土、预拌砂浆、轻质高强自保温墙体材料、装配式建筑部品、高效阻燃保温材料、新型复合材料、金属化学建材、高品质建筑陶瓷、环保型家居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型建材,做大做强石材产业,做精做优非金属矿深加工业,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业示范基地和建材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建设。

       到2020年,建材工业总产值达900亿元。水泥总产能控制在7500万吨以内,全行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继续下降。

       (五)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带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化延伸,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创造新供给、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16.现代物流业
       加快铁路、公路、民航等现代物流通道、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港(园区)建设,推动冷链等先进物流技术装备和配送网络终端建设,形成互联互通式的物流网络、功能集成的综合物流园区和环保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建设阿拉山口至精河专用铁路。推进铁路、公路、民航运输业发展,降低运输收费,提升物流发展竞争力。完善政策,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支持第三方物流、铁空等多式联运等物流新模式发展。围绕地域优势资源和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物流产业集群工程,建设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打造“立足新疆、辐射全国、联结中欧”的现代物流枢纽。

       到2020年,基本建成联通国际、布局合理、模式创新、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17.科技服务业
       积极发展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产品检测检验、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等服务机构,提高产业发展保障能力。积极推进输变电、风电光伏、煤电煤化工、棉花毛绒和新材料等检验检测技术与国际接轨,建设西部领先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支持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为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源头支撑。推进面向产业集群和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专业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技术转让、管理和战略咨询、法律、会计、评估、策划等社会中介服务,推动中介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促进先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明显提升,涌现一批新型科技服务业态,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成为促进科技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
 

       五、产业布局 
       (一)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面对国土空间需求不断加剧,水土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约束瓶颈作用不断增强的现实,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的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标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产业空间布局,重点打造天山北坡、天山南麓、北疆沿边三大产业带。推动天山北坡产业带率先发展,带动天山南麓、北疆沿边产业带协同发展。加快发展十四个块状产业集聚区,带动其他区域共同发展。形成重点突出、分工合理、良性互动、整体推进的产业空间发展新格局。

       进一步优化天山北坡产业带。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优先推动天山北坡产业带率先发展,重点布局发展石油化工下游、新型煤化工、电力、装备制造、有色金属下游、轻纺、现代中药民族药和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乌鲁木齐、奎屯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经济增长极。结合哈密、吐鲁番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特点,重点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发展石油化工及下游、石材、盐化工、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黑色及有色金属采选业、绿色食品健康产业,成为我区面向内地市场的资源产品深加工基地和能源大通道。

       推动天山南麓产业带加快发展。南疆四地州以吸纳就业为导向,依托当地优势资源,调整优化南疆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能够带动南疆地区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支持纺织服装、果品精深加工、电子产品加工组装、专用机械加工组装、民族医药等产业。巴州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及装备制造产业,钢铁、葡萄酒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在油气、煤炭、黑色金属等矿产和光热资源富集区,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钾肥、光伏、新型建材等产业,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的加工制造业产品基地和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使之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道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增长极。

       促进北疆沿边产业带发展。着力构建塔城地区新型煤化工、煤电、风电产业集聚区,阿勒泰地区有色黑色金属、水电产业集聚区。结合沿边地区的资源和区位特点,积极发展优势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业,使之成为我区沿边经济的重要带动区。

       (二)推动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水平。

       1.喀什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推动国家及自治区重大功能性政策在两个经济开发区尽快实施,加大各类产业扶持资金向两个经济开发区倾斜力度。发挥“先行先试”的特别机制和特殊政策比较优势,加快体制、机制、政策创新,努力将两个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窗口、我区跨越式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和沿边开发开放的示范区。

       2.国家级园区:加快建设国家和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两化”融合试验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和经济规模超千亿的园区;推进中国(新疆)自由贸易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保税加工制造业、跨境电子商务等产业,将国家级园区建设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将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和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成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排头兵和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

       3.自治区级园区:继续改善园区投资环境和配套功能;加快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将自治区级园区建设成为所在地州、县市优势资源转换的重要平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4.兵团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兵团安边固疆的稳定器作用,重点打造天山北坡垦区工业转型升级引领区、边境垦区外向型工业集聚区和南疆劳动密集型工业示范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扩区升格,积极发展“飞地园区”,创造条件设立综合保税区。

       (三)畅通通道节点,推进工业开放发展     
依托综合保税区和边境合作区,建设并形成口岸经济带,依托周边优势资源,发展轻纺、食品、农产品、家电、石油化工、煤化工、电子、农业机械、机电产品、建材等产业,建设辐射周边的口岸经济高地。

       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圈。在符合相关产业布局规划的地区适度发展进口能源、矿产品加工和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加大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一类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拓展口岸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商贸、旅游、住宿餐饮,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聚集。支持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建设博乐配套出口加工区、精河保税仓库和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加快口岸开放步伐。积极推动别迭里口岸、吉克普林口岸、阿黑土别克口岸的开通工作,以及红山嘴等口岸对第三国开放。实现一类口岸配置大型货运列车检查系统(H986),推进通关电子化、信息化建设,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和效率。

       (四)建设进出口产业集聚区,夯实核心区产业基础
       着力构建向西开放的工业体系,推动我区地产品向西出口,建设十大进出口产业加工集聚区。

       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把我区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重点建设3个纺织工业城、7个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和乌鲁木齐纺织品国际商贸中心,把库尔勒、阿克苏、石河子、奎屯等地建设成为辐射中亚、西亚和俄罗斯等地的中国西部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使我区成为我国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向西出口的桥头堡。

       轻工产品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依托我区的特色农牧产品资源优势,在做强番茄酱、肠衣、酵母等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辣椒色素、土豆淀粉、氨基酸等产业;利用我区与周边国家民族习俗相同的特点,加快清真食品、民族用品等产业发展;积极拓展我区林果精深加工产品在周边国家市场份额,在资源地或口岸建设以农副产品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国家绿色农牧产品、清真食品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喀什经济开发区、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出口导向型小家电、五金制品、灯具、电子产品组装、节水器材和塑料制品等为重点的轻工产品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

       建材产品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以石材为先导,陶瓷、装饰装修建材、非金属矿产品跟进突破的建材出口加工产业,加快建设乌鲁木齐国际石材及家居建材商贸核心区;东疆(鄯善-哈密)及准东(奇台-青河-富蕴)国际石材产业集聚区,西北沿边(伊宁-霍尔果斯、博乐-阿拉山口、托里)国际石材、陶瓷及家居装饰建材产业集聚区,南疆(喀什、阿克苏)国际石材、陶瓷及家居装饰建材产业集聚区,巴州(和硕-焉耆、尉犁-库尔勒)石材、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形成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集外贸加工、物流集散为一体的建材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建材外贸出口的陆路增长极。

       机械装备出口产业集聚区。着力建设以乌昌为中心、以喀什、伊犁为支撑点,加快以输变电装备、新能源装备为主的一批重点产能合作项目建设,在重点出口国建设1-2个境外产能合作示范基地。围绕乌鲁木齐市、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和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等重要区域,推动机电产品加工组装产业基地和产品采购基地建设。

       金属制品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依托煤电生产要素低成本的优势,综合开发利用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加快形成钢铁、电解铝、铜冶炼及深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体系。加快建设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喀什市中亚南亚工业园区、和静工业园区、伊犁新源钢铁配套区四个金属制品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昌吉、石河子、奎屯-独山子、五家渠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

       化工产品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以氯碱化工为主的盐化工产业出口加工集聚区,以天然气深加工为主的化工产业集聚区;进口油气资源加工出口的石油化工产业集聚区;以产品上下游联系紧密的煤化工出口加工集聚区;

       信息产业出口集聚区。着力加快以乌昌为主导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以喀什、霍尔果斯、乌鲁木齐为中心,重点发展电子产品加工组装出口集散和软件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西出口、中转、集散加工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克拉玛依、乌鲁木齐数据中心基础,建设国际一流的云数据中心,使之成为亚欧国家离岸国际信息资源的存储和备份中心,亚欧区域国际信息资源加工处理中心和服务外包中心,亚欧区域互联网内容翻译制作中心。

       进口油气资源加工产业集聚区。最大限度地延伸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做大做强下游精细化工产业。独山子主要发展乙烯及其下游产品;乌鲁木齐主要发展芳烃及其下游产品;库尔勒、库车发展化肥、炼油。利用口岸优势,推动建设进口原油加工下游产业基地。

       进口矿产资源加工产业集聚区。依托中亚、蒙古、俄罗斯丰富的铁、锰、铬、磷、铅等矿产资源和区内低电价优势,加快形成以钢铁、电解铝、铜铅锌冶炼及深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体系,着力建设伊犁、昌吉、阿勒泰、哈密四大进口矿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建设乌鲁木齐、奎屯进口矿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区。建设哈萨克斯坦资源保障基地。

       进口农林牧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加大周边国家粮食、棉花、羊毛、木材、木浆等农牧产品进口力度,与区内农产品资源有机结合,在口岸周边建设加工产业,重点发展食品工业、生物制品业、家具业、制革业、造纸业等产业,有效扩大进口资源加工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满足区内外市场需求的同时,将产品销往周边国家市场。
 

       六、主要任务
       (一)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主线,全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使创新驱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动力。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力。重点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补齐工业发展短板、培育发展新动力。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加快市场出清,有效化解钢铁、水泥行业过剩产能;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着力增强工业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释放新的需求;在石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攻破关键技术,实现创新牵引,培育发展新动力;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国企改革力度,发挥国有企业在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扩大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创新应用导向,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加快突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通信等领域核心技术,积极研发、引进和吸收机电一体化技术、纺织新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冷链运输、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技术,新型建筑节能技术等先进技术,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同时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战略,发展共享经济,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推动园区(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园区(开发区)管理运营模式。采取合作共建、整合托管、“飞地”园区等方式,引导和支持园区与区外先进园区、大企业(集团)合作共建园区,与援疆省市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对口援疆合作园区,依托现有园区设立“区中区”“园中园”。支持园区推行PPP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区域性产业投资基金。稳步开展园区低电价试点,降低电力直接交易门槛。支持园区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用电企业积极参与电力直接交易。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工业企业品牌示范工程,提升工业企业知名度。积极培育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着力提升“新疆制造”的影响力。充分利用科技援疆、人才援疆平台,深化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围绕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争取设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形成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区域创新中心,打造创新示范引领高地。

       (二)扩大双向开放,构建开放经济体系
       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对外开放基地布局,构建开放型工业体系,推动我区建立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格局。

       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快构建开放型工业体系。大力发展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加快机械装备、轻工、纺织服装、建材、化工、金属制品、信息产业的出口以及进口油气资源、矿产品、农林牧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围绕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煤炭煤电煤化工、风电和光伏发电建设三大基地,实施产业联动,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推进自治区对外开放结构转型升级,构建开放型工业体系。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产业西向转移。推进“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开放战略,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利用亚欧博览会、境外展会,为企业牵线搭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走向周边国家市场。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并结合出口信贷、对外援助等,带动商品、劳务、技术和装备出口;积极稳妥开发周边战略性资源。有序开展原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农产品进口,赋予区内企业相应的进口资质;积极参与互联互通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推动光伏、风电设备制造产能向中亚地区转移;积极引导我区产能过剩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产业合作,引导产能过剩行业向外有序转移;搭建境外交易合作平台,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完善对外开放布局,推进对外合作基地建设。围绕建设“三通道”、“三基地”和“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以喀什、霍尔果斯与阿拉山口、阿勒泰为窗口,打造南中北三个方向的对外开放通道,完善对外开放基地布局。加快推进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伊宁、博乐、塔城、吉木乃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以及其他各类现有开发区建设,推动中哈(塔城)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加强与中亚各国在农产品、纺织品、家电、棉纺等轻工业领域、与中东欧国家在清洁能源产业、食品加工业领域等的产业合作。

       加快与内地产业合作,打造开放合作重要平台。落实基础设施、土地、税收、电力、进出口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内地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团进驻投资兴业。加快在沿边地州布局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适时采取“飞地”、托管、股份制合作等共建模式,吸引沿海和内地企业投资有利于扩大设备、技术、产品等出口的产业,带动出口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推动两化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引领新疆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构建智能制造新体系。

       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在输变电装备、农牧机械、新能源装备、汽车和化工等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培育工厂物联网技术服务企业,支持和鼓励本地物联网技术服务企业积极创建工厂物联网产业联盟,促进行业间协同发展。开展工业云及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支持制造业云平台建设。加快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食品、农药等重点行业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

       实施工业强基支撑工程。着力破解工业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发展薄弱、协作配套能力弱的瓶颈问题。加快编制基础能力发展推进和引导计划,以重大工程、重点装备关键技术和完善产业链为突破口,组织实施一批工业强基示范项目,实现关键技术和基础零部件的产业化突破,提升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产业链整体水平。研发融合新型技术的工业互联网与系统,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及实验验证平台,在有条件的企业试点示范。

       (四)突出共享发展,提升工业惠民程度
       把新型工业化发展落实到工业惠民上、落实到增进民族团结上,大力发展吸纳就业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微企业。

       加快实施“民生产业促进就业倍增计划”。重点支持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旅游商品、文化用品、纺织服装、食品制造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吸纳就业,改善民生。加强技能培训,扶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基地,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培育一批民生工业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施“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行动计划”。完善纺织服装产业规划,推动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和“三城”印染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新建扩建纺织服装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南疆四地州的纺织服装产业。

       (五)发展循环经济,增强绿色发展能力 
       大力推进绿色制造,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增强绿色发展能力。

       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全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印染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推动循环经济园区、绿色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开展节能监察,推进重点产品能效对标达标,利用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改造。严格实施项目能评制度,加快实施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加强节能环保监察执法。 

       (六)支持中小企业,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加快发展各类企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大中小企业实现协同发展。

       实施中小微企业产业配套工程。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实施互联网+产业集群行动,鼓励和支持各地州市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智慧集群”建设和试点,选择一批管理规范、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探索的产业集群开展百家“产业集群”建设和认定工作,总结“智慧集群”建设经验。

       强化中小微企业众创空间建设。积极发展创客空间、创客咖啡、创新工厂智慧小企业创业基地等新型孵化模式。积极利用自治区中小微企业发展各类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创业基地、孵化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园等创业空间的支持力度,聚集一批高水平创业企业家,孵化一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三级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网络。鼓励以PPP模式建设创业基地,推动民营企业、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七)落实真抓严管,强化企业安全生产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强化各级工业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管理责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深化隐患源头治理和安全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管理

上一篇:2018年阿克苏地区计划压缩棉花种植面积七十万亩
下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光伏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