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新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2-05 09:51:3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治疆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新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新疆文化软实力,围绕、聚焦、服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未来五年新疆工作基本要求和主要奋斗目标,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自治区文化事业发展回顾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二五”时期,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全区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在引领当代价值、提升公众素养、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发展、优化社会氛围、塑造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增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主动适应新疆稳定发展“三期叠加”形势,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类文化展演活动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权,积极探索“去极端化”的文化路径,大力实施“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引导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自觉远离宗教极端,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族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基本公共文化体系日趋完善。“四馆一站”免费开放深入实施,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8个地市级“三馆”项目规划投资建设,完成对面积不达标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改造升级。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各级分(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站点9622个,南疆三地州行政村(社区)文化室4151个。完成区地县级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项目建设和区地级数字图书馆建设。完成全区1820个基层文化站点公共电子阅览室专项设备购置。流动舞台车实现全疆所有县市全覆盖,流动图书车实现南疆所有县市全覆盖。新疆艺术中心、自治区图书馆改扩建、新疆文化译制中心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5年底,全疆有公共图书馆107个、文化馆118个、博物馆(纪念馆)86个,美术馆4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168个,村级(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7795个。


    ——艺术创作生产成果丰硕。设立自治区文化艺术创作专项扶持资金和美术馆藏品收藏资金,逐步完善区地县三级政府购买演出机制,不断推进文艺创作生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歌舞剧《情暖天山》、电视连续剧《阿娜尔汗》获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音乐杂技剧《你好,阿凡提》获“文华大奖特别奖”,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十大剧目),舞蹈诗《永远的麦西来甫》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大赛作品金奖,歌舞晚会《大美新疆》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获剧目金奖。美术创作稳步发展,多人多次在国内国外美术展览中获奖。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自治区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自治区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 “群星耀天山” “文化下乡” “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全面推进,“乡村大舞台”“书香新疆 全民阅读”“周末大舞台”等活动深入开展,麦西热甫、阿肯阿依特斯、诺鲁孜节、那达慕大会等民间传统节庆系列文化活动深受各族群众欢迎。全区各地围绕传统节日、民俗节庆、重大纪念日、文化主题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已成为常态。


    ——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简政放权力度持续加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和管理办法,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助推文化企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增加值持续增加,2015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2.68亿元,占GDP比重为1.21%。加强财政资金对重大项目的引导扶持,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全区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家,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2家,通过国家动漫企业认定的企业12家。园区基地集聚效应凸显,建成各类文化产业园区13家。成功举办三届丝绸之路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实现了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文物保护取得显著成绩。“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成功,我区6个遗产地成为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北庭故城遗址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考古发掘取得重要进展,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进展顺利,文物保护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物科技工作取得新进步,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文物在推进“去极端化”、改善民生、推动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不断完善。持续实施中华文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记录工程,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工作。“十二五”时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共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83项,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293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4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473名。命名9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公布4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市场规范有序。文化市场主体规模不断壮大,品牌效应初步显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综合执法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以打击“西化”“分化”、整治“三非”和“去极端化”为重点,坚持常态化、南北疆交叉执法检查,确保文化市场内容安全和生产安全。文化市场管理日趋规范,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坚持宽进严管,文化市场管理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基本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门类齐全、品种多样、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市场经营格局。


    ——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日趋活跃。文化交流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完善,官方文化交流合作步伐不断加快,民间对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文化传播渠道深入拓展,对外文化贸易基础进一步夯实,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内容更加丰富,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先后赴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交流、文物展览、交流演出活动,打造了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海外文化中心-新疆文化周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活动,新疆对外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日益扩大。


    ——文化援疆取得可喜成绩。文化援疆成为对口援疆工作重要内容,共实施文化援疆项目近200个,累计投入资金11.4亿元,为新疆文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面推进文化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梯次式培养培训文化专业技术人员,有计划开展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培训,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队伍结构日趋合理。共培训全疆文化系统党员领导干部240余人次,委托24所内地文化艺术类高校为新疆定向培养文化艺术专业本科生和培训文化艺术骨干人才2035人,先后培养了180余名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力的高端文化人才,通过文化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400余人,开展基层文化从业者及文化能人培训380余人次,分层次、分批次地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良、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时期,新疆文化在加快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离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目标要求、离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受历史、自然、经济等方面因素影响,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比较薄弱;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群众文化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升;艺术创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数量和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难度较大,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文化市场执法力量比较薄弱;对外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高端拔尖人才依然短缺。


    二、“十三五”时期自治区文化事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新疆打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也是新疆文化建设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新疆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的特殊重要地位,确立了新疆工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为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快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推进向西开放,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新疆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利。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对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明确要求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更加突显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全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文化品位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更加迫切,对文化建设同步跟进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发展文化产业、拉动文化消费提供了契机,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更加强劲。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等高科技迅猛发展,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更加多样便捷,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新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全区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稳定、盼和谐、求发展、奔小康的愿望强烈,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化创新发展的远景更加广阔。


    同时,我区文化发展仍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激烈,文化安全形势更加复杂,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任务艰巨繁重。二是新疆工作形势面临着稳定发展两个“三期叠加”。一方面,新疆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三期叠加”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一方面,新疆与全国一样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打赢全区脱贫攻坚战、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繁重。三是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文化需求对文化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增强凝聚力的任务艰巨繁重。四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较低,文化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聚焦总目标,服务总目标,准确把握当今文化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抢抓文化发展新机遇,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加快文化改革创新,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文化建设,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全面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十三五”时期自治区文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治疆方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聚焦、服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为重点,以满足全区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主流舆论媒体的传播力、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特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完成文化小康建设各项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创新疆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提供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文化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2.坚持科学发展。把握文化发展新特征,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推动文化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加快提升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文化科学发展水平。


    3.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以激发各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和发展业态创新,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贯彻“三贴近”原则,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按照共建共享、利民惠民要求,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文化参与度,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坚持统筹兼顾。统筹文化事业各项工作,处理好重点与一般、传承与创新、建设与使用、基本要求与体现特色、政府与民间、改革发展与管理、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等关系,协调完善文化发展结构和资源配置,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后劲。


    6.坚持开放包容。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文化对外开放格局,推动新疆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四、“十三五”时期自治区文化事业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着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着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文化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对外文化交流机制,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推动新疆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辐射力和服务水平显著增强,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文艺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精品力作和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力不断提升;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更加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区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传播力明显提升,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初步实现全覆盖;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度建设覆盖率达30%以上;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完善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基本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保障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建成覆盖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五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艺术创作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加大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扶持力度,创新文艺管理机制,挖掘新疆特色文化资源,鼓励扶持原创性生产和新兴艺术形式,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精心打造一批价值观上透射现代文化理念、内容上反映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现实生活、形式和技巧上生动感人的文化作品。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依托 “访惠聚”“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和“文化家园—万村千乡文化带头人”选拔培育等工作载体,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下基层”、区域性汇演比赛、文化教育培训和文化文物展示展览等活动,打造“双百活动竞赛” “书香新疆?全民阅读”“周末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加大政府购买支持贫困村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力度,持续推进“文化六进”,广泛开展“一乡(街道)一品牌、一村(社区)一特色”创建活动,形成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格局。


    ——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机制,推进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作,维护文物安全;推动传统工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力度;提高文化遗产合理利用水平,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文化市场供给、流通和消费能力,扩大文化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特色文化产业和新兴业态,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格局。到2020年,自治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约占自治区GDP比重的3%,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


    ——文化市场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格局。推动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以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网络文化、文化创意企业、营业性演出、娱乐、艺术品市场经营的文化产品内容为监管重点,加大文化文物执法力度,建立较为完善的文化监管体系。


    ——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深入推进。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畅通中华文化传播渠道,促进人文交流深入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官方和民间并举形成合力,促进文化贸易较快增长;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逐步建立起科学、高效、便捷、安全的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工作机制。


    ——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专业性建设,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着力破解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到2020年,基本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实施文化人才聚集战略,完善文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全区文化人才储备力度,优化文化人才队伍结构,推动重点文化人才和基层文化骨干均衡发展。


    五、“十三五”时期自治区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根据现代公共文化“保基本”和“标准化、均等化”要求,按照“正确导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改革创新”原则,以我区南疆四地州、边境地区、贫困县以及基层农村(社区)为重点,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力,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积极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衡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以县为基本单位,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自治区实施标准。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标准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流程。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填平补齐公共文化资源,推动区域间、城乡间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推进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村民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党群活动中心等主阵地作用,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加强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帮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以各族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依据自治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明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硬件设施、人员编制、财政保障和评价标准,明确各级政府保障底线,做到保障基本、统一规范。


    2.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统筹考虑各族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支持和促进社会力量通过投资、兴办实体、资助项目、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立自治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行业协会,加快完成建章立制等工作。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动员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志愿服务,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3.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开展“菜单式” “订单式”服务;加大对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横向、纵向、区域联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互联互通,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优秀文化,反映各族群众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化产品;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全民科普活动,推进“双百活动竞赛” “书香新疆?全民阅读”“群星耀天山”“周末大舞台”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群众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上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下一篇:新疆达西村发展实录:盐碱地生出小康村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