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第九批江苏援疆干部人才进疆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第六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规划先导、科学实施、廉洁高效”的理念,着重围绕产业、教育、人才、医疗、交流等五个方面,探索形成“五式”联动援疆工作新模式,推动工作重心逐步从输血向造血倾斜、从支援向合作拓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滴灌式”助力脱贫攻坚,聚焦精准帮扶
克州地处南疆,是国家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是全国唯一的所辖县市全部为贫困县的地州。坚持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援疆工作的第一要务,江苏省援克前指以到村入户“滴灌式”精准帮扶为抓手,千方百计开辟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新途径,助推克州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一是推进产业援疆扩大就业。借鉴江苏工业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持续建设阿图什昆山产业园、小微企业园,阿合奇无锡轻工业园和乌恰常州工业园,搭建产业集聚载体;推动建立克州政府、江苏前指、各工作组、产业园区 “四位一体”的产业援疆工作联动机制;组织开展“百日招商竞赛活动”,带领招商队伍共考察江苏企业50多家;举办“江苏百家中小企业‘一带一路’克州行”等活动,邀请江苏企业赴克州实地考察洽谈。今年,成功引进8家企业落户园区,园区企业总数超过200家,解决6000多名群众就业问题。
二是发展戈壁经济带动致富。重点推进阿图什市戈壁农业园、乌恰县戈壁产业科技生态园、阿合奇县无锡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建设。阿合奇成功引进“金之源”沙棘深加工项目,联合江南大学先后开发沙棘原浆、饮料、茶叶等10多个新产品。目前,已带动沙棘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当地500户农民户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针对克州多为盐碱地的实际,与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江苏林科院等单位合作,组织专家对盐碱地利用进行联合攻关,努力推出一批适合土壤环境的农业扶贫示范项目。首批引进的具有饲料、绿化等多用途的杂交构树树苗,已于8月20日进行试种,待成功后大面积推广种植,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创新帮扶模式精准扶贫。借鉴“科技创新券”的做法,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探索推行“连心券”扶贫新模式,引导、激励困难群众积极发展生产。先后向178家无花果和2633家葡萄种植贫困户发放“连心券”,并鼓励龙头加工和商贸企业、农村合作社积极收购贫困户水果。今年已帮助贫困户完成250万个无花果、1万多吨葡萄的收购,户均实现增收2000余元,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在家前屋后种植瓜果、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
二、“造血式”推进教育援疆,培育内生动力
克州教育发展的短板主要在于教育基本办学条件达标率低、双语教育普及率低、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和就业比例低。坚持把教育援疆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为克州培养合格接班人。
一是高标准推进教育软硬件建设。按照教育现代化创建标准,累计投入4亿多元,用于建设双语师资培训学校、职业学校、中小学和双语幼儿园,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学校已投入使用。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推动向内涵建设拓展,实施“千校手拉手”计划,推进江苏78所优质中小学与克州学校一一结对,开展送教助学活动100多场,引进支教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120多人次。在刚刚结束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赛中,由援疆资金资助的克州三中代表队从200多个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闯入八强,荣获三等奖。
二是高品质推动双语教育发展。投入1000万元用于引进江苏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双语学习智慧教室和远程信息化平台,加大双语师资培训力度,双语教师培训率达80%,双语教育覆盖率由2010年的42%提升到85.9%;推动双语师资培训学校着力打造“四个中心”,即双语课程教材研发中心、教学研究中心、教育质量评估中心、教育成果推广中心,努力创建国家级双语师资培训示范基地。
三是高起点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以创建克州江苏职业技术学院为目标,用好江苏援疆资金,大力提高职校的办学条件。选派援疆干部担任校长,利用江苏产学研优势资源,坚持“对接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机制,推动江苏14所高职院校对口帮扶,实行“校包系”合作方式,培育民族农牧林、医学护理和艺术教育等特色专业(群);利用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职业教育名师、国家技能大师等职教资源,创建边疆(汽车)产教园,推行“校企融合、产教联动、工教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更多的民族学生培养成为实用人才。
三、“立体式”构建人才体系,补齐发展短板
以帕米尔人才行动为引领,坚持育、引、用并举,探索建立了科学化谋才、精细化育才、多元化用才、融合化成才于一体的人才援疆工作机制。
一是实施“3123”人才计划,培育本土人才。该计划每3年选拔培育100名帕米尔领军人才、200名骨干人才、300名后备人才,安排援疆资金给予每人每月300—1000元不等的补贴,以及项目资助、进修提升、健康体检等政策待遇。目前已培养领军人才55名,骨干人才95名,后备人才202名,力争到2020年培育造就一支1000人左右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二是实施“双百”英才计划,做大人才增量。每年柔性引进100名以上科技人才和100名以上内地生源大学毕业生。2014年以来,共柔性引进各行各业急需的人才354名,以江苏老专家、老学者为主体的“银发人才援疆”广受赞誉。2015年以来,共招录582名优秀大学生充实乡镇公务员队伍,目前已有66名担任副乡长以上领导职务,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钟梓欧已成长为乌恰县吉根乡党委书记,今年又引进了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顾蛟龙,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三是实施“人才工作站”计划,引进高端人才。推动在教育、卫生、水利、林业等行业建立16个人才工作站,建立高端人才长期合作机制。今年以来,江苏省人民医院励建安院士、苏州大学一附院阮长耿院士、河海大学王超院士领衔的“院士工作站”先后落户克州,标志着全州人才工作迈向更高层次。
四、“组团式”开展医疗援疆,打造惠民高地
从8家省属三甲医院选派20名专科骨干人才,“组团式”援助克州人民医院,坚持以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为抓手,探索制定“组团式”医疗援疆标准内涵,推动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一是强基础,重管理。安排援疆医疗人才担任院长和各科室主任,强化院科两级管理;按照现代医院建设管理要求,持续投入援疆资金,完善医院基础设施,购置诊疗设备,提升医院硬件水平;推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06多项,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提升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今年共接诊患者2.02万人次,实施手术1505台次,开展临床技术新项目33项,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选择在家门口接受优质医疗服务。
二是院包科,师带徒。推动承担援派任务的8家江苏省属医院与克州人民医院9个临床科室结成对子,实行“院包科”帮扶制度,举全院之力支持结对科室成为省级重点专科。今年以来,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领导、专家纷纷前来落实“院包科”帮扶任务;援疆医疗人才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共与40余名医生结成师徒对子,共同申报各级科研项目21项,着力培养一批临床医疗技术骨干。
三是抓特色,创品牌。实施“润心计划”,为克州心脏病患者进行手术,目前已开展8期62台手术;定期下乡开展“春蕾行动”,为2100余名少年儿童进行先心病筛查;开展“江苏医疗大巴扎”义诊活动,坚持每月赴高原边远地区开展医疗惠民活动,为4200余名农牧民提供就诊咨询和医疗服务;新建“健康管理中心”,已为超过1.8万人次的农牧民提供健康体检、远程会诊等专业化服务,并通过采集南疆地区常见病基础数据,为边疆群众提供预防、治疗方案;筹建中吉医疗联合体,与吉尔吉斯斯坦多家医院签订《合作意向书》,联合江苏、新疆医疗机构,努力把克州人民医院建成辐射中亚的区域医疗中心。
五、“融入式”深化交流合作,促进民族团结
自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推动两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往交流,增进各族干部群众思想上共鸣、文化上认同、感情上交融。
一是乡村结对帮扶。率先对基层结对帮扶作出制度化安排,将援疆帮扶层面从省市县拓展到乡镇村,在经济、文化、基层政权建设等领域广泛开展帮扶合作。今年上半年,启动苏锡常优强镇村与克州贫困乡村结对帮扶工作,在两地3对乡(镇)、村(社区)进行试点,并实施了首批帮扶项目。
二是项目合作共建。针对“交支票”工程探索实施“第二法人制”。项目责任单位作为“第一法人”,按照流程、要求负责项目建设,江苏前指作为“第二法人”,全程参与立项审批、建设施工、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程序合法、资金合规、质量可靠;通过制定完善资金管理、联合检查、党风廉政建设等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第二法人”廉政监督作用,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
三是干部双岗任职。克州党委政府对援疆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安排到当地部门担任实职、独立分工。江苏援克前指坚持发扬南疆工作“更讲政治、更讲大局、更讲奉献”的精神,明确工作任务,细化目标考核,加强队伍建设,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谈心谈话、请销假、晚点名等管理制度,努力锻造“四个铁一般”的援疆团队。